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电子期刊详细文章

国内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解读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拥有世界第一的制造规模,制造型企业和生产工人的数量均相当可观,然而数量上的规模并没有转化为强大的竞争力,多年的发展也没有沉淀出高质量的管理。而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对内部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理想与实际形成鲜明的对比。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不断出现新形势,制造型企业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从近年来代工企业频发的负面事件可见一斑。我们姑且不去苛责这些屡屡暴露出问题的企业,但不能漠视其中透露出的规律,从而未雨绸缪地发现企业管理的隐患。
制造型企业内部管理的课题很大,将分成几个主题陆续探讨。本文针对数量上占比最大的生产工人,谈谈生产工人的管理难题。
尽管存在个性化差异,但制造型企业有着许多共性,总体来看,当前在生产工人管理方面面临九大矛盾。
一、发展维度:
1、地域矛盾:
一方面,企业为了应对成本不断高企的压力,整体或部分撤离沿海传统制造优势地区,向土地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迁移。另一方面,这些新兴承接地原本就属于相对发展落后地区,配套设施还不健全,人气不旺,员工业余生活单调。企业是无奈之举,员工从长远看却有许多选择,因而员工不稳定成为先天特征。
还有一种情况,迁移地对外地人员没有吸引力,企业招用的多为当地人,这时很容易形成“外来企业”和“本地人”之间的对立,更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
2、资金矛盾:
一方面,制造业利润率整体偏低,代工企业净利润率更是只有2%左右,企业只有靠严格控制成本和费用才能维持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供给日趋紧张,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社会平均工资不断攀升,企业的用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还应看到,由于相关教育和社会培训的缺失,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非常“紧俏”,企业为这部分人员支付的用工成本更高。随着产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技术革新的推进,这类员工占比将逐步提高,这种结构性变化带来的用工成本增加不可忽视。
3、规模矛盾:
一方面,企业只有做大规模,才能摊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在技术水平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就意味着使用更多的生产工人,给人员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而大量人员聚集在一起,也很容易互相影响,进一步增加加了管理难度。
二、管理维度:
4、沟通矛盾:
一方面,绝大部分制造型企业中的生产工人以年轻人为主,甚至有越来越多的85后、90后员工,年轻人思想比较活跃,想法多,情绪波动大,不愿意吃“无谓的苦”,并且远离家乡,希望得到关怀。另一方面,工厂管理者却管理简单粗暴,对员工更多地是命令,缺少沟通及关心,基层管理者更是如此。
5、协调矛盾:
一方面,工人与企业的“积怨”日渐加深,亟需得到疏导和释放。另一方面,由于员工流动性大、企业扩张速度快,人力资源部门忙于招聘、人事等事务性工作,劳资关系管理在工作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当然,心理辅导工作不成体系,也源自相关专业人员的匮乏及企业的投入意愿不强。
6、强度矛盾:
一方面,用工成本上涨压力很大,尽管上涨的幅度受宏观经济影响存在变数,但上涨的趋势不会改变。另一方面,企业又希望维持较高的人均产出,以保证赢利空间。为应对这一矛盾,企业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加大工资中的浮动比例,或靠延长工作时间变相降工资,使得劳资矛盾更加严重。
三、文化维度:
7、融合矛盾:
一方面,企业招人是跟着市场走,到劳动力密集、成本较低的地方招工人,技术和管理人员招聘也是多方揽才。另一方面,企业又需要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将各类人员融合在一起。多种工作经验、生活背景的人员,无论是工作习惯还是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企业文化的建立、管理风格的成形,将直接影响到对生产工人的管理。
8、成长矛盾:
一方面,生产工人希望不只是赚钱,还要能学到技能,在工作内容上最好有一定弹性,不要太单调、枯燥。另一方面,企业希望各环节尽量少些变动,以保证质量稳定,因此倾向于将员工的工作岗位长期固定。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只是管理者、技术人员、职能部门白领有成长的诉求,生产工人同样要考虑个人发展,这是企业需要研究的课题。
9、心理矛盾:
这个矛盾涉及到多个方面。年轻的生产工人怕吃苦、抗压性差,不只是个人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都脱不开干系,不重视能力培养,这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尽管无法单方面改变这一状况,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固化员工沟通机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向;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这点不妨多向国企学习;加强校企合作,主动参与到培养环节,等等。
只有正视这三个维度、九个方面的矛盾,制造型企业才能在日常管理优化中紧抓重点、对症下药。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HR各个模块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逐步从救火、补漏过渡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