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二五”规划看我国液压行业的发展
2009年我国政府发布了“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这是向液压气动密封基础件行业又一次吹响了进军号的一年!也是我国液压从十年前的第7位进展到第2位而值得庆幸的一年!但作为液压巨人,高端的高压大流量泵依赖进口--心脏不强;高性能控制阀,缺位--神经系统不健全;关键材料的性能热处理不好—骨质疏松。要使我国成为真正液压强国的路长而道远!我国急需有一批全球战略思维的企业家,有融资能力与市场判断力,带领各企业的发展与整合,从低端走向高端,才能将我国液压人才与技术的长处,转变成中国液压强国的出路;将我国小散、差的制造工业、工艺与材料的弱势,转变为立于世界跨国企业之林的强势!
1 液压行业“十一五”规划效果与进展
经过 2009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国能够率先逐步获得转机,而且正在化危机为机遇。但是正如我国液压界的专家所言“:中国的液压是大国而不是强国”。大在元件的生产量大,使用面广,那么不强在缺乏强悍的心脏及缺乏敏捷的神经传输功能。如果将此语改为液压技术的术语:液压的“心”即是液压泵,中国的液压泵处于中低端,凡是高端的即高压大流量、静液压传动的几乎依赖于进口,故戏称“心脏”不强;液压神经传输仍停留在 PLC 之类的控制水平上,而线控技术或网控技术似乎是空白,但对某些跨国企业已进入产品系列而已推广,故称“神经系统”不够健全;在我国的液压元件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是在高性能要求的材料,如不同国家可互换牌号的钢材,如果采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而达不到相同的性能要求,就像有点“骨质疏松”一样。因此可以肯定,下一轮液压主机设备的技术水准,中国液压仍未占据“制高点”而甘拜下风。这一差距以目前可预见的专业性判断可能在五年甚至十年之远。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我国液压界有点“麻木不闻”。当然,此言有点过实。当我们回顾液压“十一五”规划并审视所实施的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尽管各方面有前进、有成果但是没有突破,即所实施的项目:行业界尚未显示出影响力;未改变国产元件的技术主体结构;在市场方面未体现出其经济效果与市场占有量。
液气密行业“十一五”液压重点发展的是:通轴高压柱塞泵(35~42MPa,50~180mL/r),大流量柱塞泵/马达(3.15~42MPa,250~1000mL/r)包括负荷传感型、P/Q 控制型及电子控制等;中高压齿轮泵,高压通用阀门,插装阀,工程机械用片式和整体式多路阀,高压液压缸,数字液压缸和比例伺服液压缸,内设电子控制的电液伺服比例元件,车辆用静液压驱动装置,高精度滤油器等。根据“十一五”规划中的这些项目,应该说我们的技术对于赶超技术与行业的高度还是反映了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说明我国液压界的技术与管理层在跟踪世界技术与工业的发展方面是有相当水准与高度,也反映了中国液压界不缺乏人才。但是,人才的优势没有转化成液压工业更快发展的优势。
因此,我们必须反思在中国液压工业已有五十年发展历史的今天,我们可以有更清晰的思路与经验教训来思考并找到中国液压工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途径即寻找一条技术与工业更协调发展之路。
2 我国液压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问题在哪里?
(1)对跨国企业管理零经验
中国企业要向跨国大企业管理模式迈进,这里有兼并重组等各方面的管理模式与经验。因此在毫无先例的情况下去形成发展成综合性大企业谈何容易。中国企业的产品与国外的产品目前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看起来是质量上的、技术上的,但实际上是管理方面的。国外企业的管理已上升到标准化的阶段,即国家有指导性与榜样性的企业品质管理评审。以美国为例,将全国的企业分成六大行业:大企业、中小企业、教育、医疗、服务业等。在大企业的品质管理中有一大部分,从战略与领导管理、人力资源与培训,一直到业绩考核,均实现定量考核。我国企业管理仍停留在经验模式阶段,缺乏国家行业的指导。质量管理的措施,往往不到位。质量管理往往是被动的多,主动的少。当今的信息化管理尚在推广中。基本上属于中、小型企业,即在亿元或十亿元以下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开发成本受限,管理成本也受限。纵观国外液压跨国企业,事实上也是由大量小型企业与少量中型企业所组成。因此我国的液压行业要产生跨国性企业的话,不外乎有两个途径:一是由行业内部的兼并与组合;另一个是主机行业的派生。在建国初期,液压件的生产很大程度上是由主机厂派生的,如上海机床厂、太原重机厂等等。有榆次液压件厂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液压元件行业,形成了独立的态势。由于液压元件附属主机行业,具有很大的资金能力或使用需求,是资金与市场结合的最好之所。最好的发展应该是合二为一,从而产生一种具有跨国企业的基础,其人才首先是跨国性的。
(2)目前的政策、体制与机制发展不同步问题
从总的方面说中国液压工业正面临着极其大好的形势。于 2009 年国家出台了装备业振兴规划中,将基础件工业归入在内,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重装备轻基础”的格局,使基础件作为装备业发展必要的前提条件之一。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行业协会的努力,高度认可了液气密工业的产品对国家装备发展的重要性或不可忽视性。但是政策出台实施不力,我国的液压工业要快速赶到世界级,其实战略上不会很困难,这里姑且不论战术上的问题。中国要组成液压跨国性公司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纵观当前的世界超过十亿美元的五大跨国性企业,也基本上由数个或数十个中小企业组成(其中不乏以总部所在国家的企业为主体)。而我国液压企业目前几乎全部是中小型企业,产值在几亿到十几亿元,人数在数百人到几千人,更多的是集百万到几千万元,人数在几十人到几百人。如果能按元件的集成性组合成跨国企业的话,中国现有的液压企业具有充分的资源。
(3)缺乏更强势的企业领军人物
中国液压界发展五十年,有许多成功的企业领军人物。但总体态势还在召唤更强势的企业领军人物。如前所述,中国液压的人才不是缺乏,而是缺乏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领军人物的指向,或者说这样的人才还在孕育中,诸如近几年新兴民营液压骨干型企业。要形成风起云涌之势,要将对培养技术人才的措施更强调转到培养企业家的措施上。因为只有强将手中才能无弱兵。将不强,兵很难胜。这也许是我国在技术方面投资不少,各类课题也不乏成果,而最终开花难结果,最终难以形成强大生产力以至在市场方面有影响力。
(4)缺乏创新能力
我国之所以说是工业大国,工业巨人,而不是工业强国,工业强人,关键是缺乏创新力。在液压工业中亦是如此。之所以缺乏这种创新思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国的液压工业从建立之日起就是采用引进技术,其次从管理到技术都有一种浮躁心态,中国工业产品的定价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我国正因为用了价格低廉,打入了国际市场而形成了出口第一大国。但是,价格的低廉也意味着利润的低水平,这就是我国工业产品创新的资本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没有形成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3 对我国液压行业发展的建议
国家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指导下“,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役。应该看到在这个振兴规划中基础件的列入,既反映了我国装备工业的实际,更是我国有关部门特别是协会这一组织长期所做工作的结果。
1.建议“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有协会、学会与企业及专家组成规划的“巡回视察团”或“辅导调查组”跟踪、帮助、指导在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对下服务对上沟通。
2.辅导调查组有一个功能是服务性指导,督促帮助交流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与问题。
3.举办一些启发性讲座,来自主机用户的技术需求讲解为主,辅以液压行家的针对性启发。
4.加强以协会为龙头、学会支持参与的专家服务团,及时交流技术应用与管理的的问题。
5.建议建立的液压技术中心中设立液压元件材料性能与发展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