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烟草行业保持“增税利”良好开局综述

发布时间:2017-05-10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2017年的春天,很多人密切关注着烟草行业:高层领导在看发展、企业员工在看信心、地方政府在看希望……
今年1~2月份,行业实现税利2577.35亿元,比去年减少21.06亿元。与历史最好时期相比,行业税利尚没有恢复元气;但与前几个月相比,税利增幅负增长的程度正在逐步收窄,1~2月份税利降幅0.81%,比1月份税利降幅收窄4.67个百分点。
这看起来是很不起眼的“一小步”,但确是行业壮士断腕、攻坚克难的“一大步”。在“三个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一大步”迈得非常艰难,既离不开国家局党组实事求是对税利目标进行总体设计,离不开工商企业分解落实、精心施策,更离不开行业上下坚持思想定力、真抓实干。
在这个比往年略显寒冷的春天,开局良好的经济效益指标凸显更深的意义,它传递出行业经济稳中向好的积极信号,更让人们感受到前行中的温暖与力量。
既有现实压力 又有改革红利
2014年,在国家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的第一次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税利总额年度目标首次醒目地出现在工作报告总标题中,这是烟草行业第一次旗帜鲜明地将“税利”置于各项工作“中心目标”的显著位置。
此后几年,无论是“十二五”顺利收关的时期,还是国民经济持续下滑、行业发展面临很多难题的新常态时期,“税利”对于烟草行业而言始终具有“指南针”般的重要意义。去年,行业着力巩固了工商税利总额、上缴财政总额“两个超万亿”的重大成果,工商企业为此使出“洪荒之力”,行业围绕“税利增长”的中心,历尽千辛万苦画出共同发展的“同心圆”。
经济下滑尚未触底,行业发展大势愈加艰难,每年税利总额年度目标的确定都在考验国家局党组的战略眼光与决策水平。这个目标不能过高,太高就会脱离发展实际、徒增压力;当然也不能太低,低了就无法调动行业积极性,难以彰显烟草的社会责任。
在今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局党组确定今年的各项预期目标为全国烤烟收购计划4100万担(种植面积控制在1522万亩以内),卷烟生产计划4730万箱,卷烟批发销售计划4730万箱,实现税利总额11000亿元。
此后不久召开的烟草行业财务审计会上,财务审计司对今年的税利目标进行了客观分析:“2017年国家局党组提出的税利总额目标为11000亿元,增长幅度为1.89%,但我们不可盲目乐观。从各单位年初上报的税利预算汇总情况看,要保证行业税利目标的实现,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卷烟产销规模、烟叶收购规模持续下降,固定资产折旧、烟叶成本、工资薪酬等刚性成本凸显,成为制约税利增长的一大因素;货币资金收益在央行连续下调基准利率的背景下对税利增长的贡献作用进一步减弱,要实现2017年税利总额增长目标仍需行业上下同心协力,付出巨大努力。”
压力有目共睹,但行业工商企业普遍反映今年的税利目标“实事求是,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也为各项调控工作预留出空间,是大家努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这份自信既来自爬坡过坎的经验,更源于去年国家局党组作出的具有重大积极意义的宏观调控。
去年第二季度后,在行业发展“三个大幅下滑,两个居高不下”形势下,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烟草给予很大期待的现实中,国家局党组痛下决心,将工业计划调减200万箱,商业销量调减200万箱,社会库存压缩180万箱,为行业发展“减负”,力求更有质量的经济运行。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秦前浩为此说:“这么大的调控力度确实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为今年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今年1月份的开门红已经凸显。”
改革对市场产生的积极作用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传导到今年,为行业良好开局打下政策基础。在行业干部职工心目中,国家局党组不是简单地追求税利增长,而是实事求是,顾全大局,有责任、有担当。在良好的心态下,行业上下释放出心理重压,围绕11000亿元税利总额目标层层分解、布局工作,基层单位继续燃起高涨的工作热情,最终迎来这难得的良好开局。
既开品牌之源 又节管理之流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税利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要看党组怎么办,要看工商企业怎么干。
年初,国家局进一步加强了对工商企业经济运行的调控,加大了依靠重点卷烟品牌拉动税利增长的支持力度。行业2017年工作要点中作出如下细致的安排:运行司、销售公司负责坚持以做大做强卷烟品牌拉动税利增长,坚决扭转重点品牌、特别是“双十五”品牌产销规模下降、市场占比下降的结构劣化趋势,真正形成靠品牌优化资源配置、靠品牌促进效益提升、靠品牌带动行业发展的良好格局,不断涵养税利增长的源头活水;烟叶公司、烟机公司、投资公司、双维公司负责坚持以产业链条协调发展拉动税利增长,努力挖掘烟叶生产的税利潜力,努力挖掘烟机、丝束、辅料等配套产业的税利潜力,努力挖掘多元化产业的税利潜力;运行司、财务司、信息中心、商务物流公司负责坚持以深化精益管理拉动税利增长,全面提升烟草产业与新技术融合发展水平,在研发、生产、销售、仓储、物流、服务等各环节精打细算、锱铢必较,最大限度地降低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最大限度地提高要素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面对一个新的税利目标,烟草行业积极行动起来,从北国冰雪世界到春暖花开的沿海经济带,从西北红土高原到江南温婉水乡,行业上下以“增税利”为核心,以行业政策部署为指南,齐心协力,开创新局面。
云南烟草商业系统统一认识,虽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烟草商业发展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但减速不减势,良好发展势头不能丢,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不能减,税利效益稳定增长目标不能松,在稳的基础上实现进的发展导向不能变。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普遍认识到,要实现11000亿元税利目标,全行业要共同担起实施“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发展战略的责任。上海烟草集团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对国家、对行业、对企业、对员工负责的担当,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升市场供给,适应市场变化,引导消费能力,不断深化“保品牌”就是“保发展”的理念,把保持“中华”品牌良好市场状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浙江中烟领导班子鼓励企业要有把浙江中烟、“利群”品牌打造成行业当之无愧的大企业、大品牌的觉悟和决心,增强市场营销以进促稳的能力,增强产销运行以进促稳的能力,争取“利群”单箱销售额全年提高1000元以上。
懂开源更要会节流,行业越来越重视利用管理、技术创新的手段节约成本。今年,安徽中烟重点强调要牢固树立管理是竞争力、管理出效益的理念,把提高效率当做当前的重要抓手。在当前从严把控行业进人关、年龄结构逐步上升的情况下,要把推进精益人力资源管理,推进全员考核,提高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陕西中烟也在持续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深入推进提质增效、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着力加强规范管理,引导建立降本增效倒逼机制,促进工厂降本增效。
既保良好开局 又争早日“摘帽”
“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3月14日止,工商税利完成2784.4亿元,增加51.7亿元,增长1.9%,其中:工业税利1745.1亿元、下降1.2%,商业税利1039.3亿元,增长7.6%。同时,货币资金7223.88亿元,增加698亿元,增长10.7%;未缴税款(库存税款)883.2亿元,增加237亿元,增长36.7%;工业资产负债率25.37%、商业资产负债率14.98%。国家局局长凌成兴对此表示肯定:“这些都是财务指标好转的重要标志,这也是折射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的重要标志。”
具体到相关企业,成绩可圈可点。河南中烟1~2月份实现税利51.07亿元,增长3.81%,纵向比实现了税利总额有增长,横向比增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59个百分点,增幅居行业工业位次由去年同期的第17位前移至第5位。此外,陕西中烟、河北中烟自有品牌创造的税利占企业税利总额的比重也在大幅提升,其中陕西中烟2015年这一比重为49.2%,2016年为61.8%,今年1~2月份为90.6%;河北中烟2015年这一比重为46.6%,2016年为59.5%,今年1~2月份为66.8%。
从现有数据来看,11000亿元的税利目标将发展压力传导分解到工作部门、工作岗位、每位职工身上,并充分调动起烟草行业的积极性、创造性,烟草职工每个人身上的点滴能量聚集在一起,推动行业实现税利增长的良好开局。
客观来讲,今年前两个月实现的税利增长只是低水平的增长,凌成兴局长提出:“希望行业上下通力合作,乘贯彻全国‘两会’东风,力争3月份摘掉全行业税利总额负增长的帽子,而且逐月回升。” 当然,税利增长的目标并不会停留在“摘帽”层面,今年中央财政预算报告中计划烟草上缴专项收入维持去年水平,实现更高的目标,行业“工作要往前赶、不能往后拖”。
目前,省级公司年度业绩考核办法已于年初修改完善,新印发的考核办法已大幅提高税利总额的考核权重,细化了考核计分方式。以税利目标为导向的特别奖罚措施也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的奖罚措施将商业企业考核对象由销量调整为税利,工商企业税利考核基准线由下达各单位的税利目标调整为年末工商实际平均税利增幅。
下一步,为落实“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发展战略,国家局还准备进一步研究完善稳定品牌合作生产注资政策和考核政策;研究支持重点品牌发展的资金扶持政策,着力在重大事项资金安排及有关财务扶持政策方面向重点品牌、重点企业倾斜;研究支持重点品牌发展的营销费用倾斜政策。通过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促进“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我们深知,未来的发展只会更加艰难,但我们也深知,只要行业上下保持思想定力、坚持真抓实干,更高水平的“税利增长”在向我们招手,它就孕育在烟农布满老茧的双手中,扎根在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中,生长在营销人员走访市场的微笑间,最终将绽放于全行业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汗水里。
来源:中国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