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扩采”背后:千亿级药企“隐身”

发布时间:2019-09-27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摘要
中标更像是一张可流通的‘牌照’,未中标企业未来依然有可能通过结盟、联合生产或者并购等方式染指这块巨大的蛋糕,这本质上就是医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第二只靴子落地!
9月24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宣布今年“4+7”扩采产生拟中选结果,参与采购竞争共有77家企业,最终,拟中选企业45家,拟中选产品60个。与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2018年12月5日开始推行的药品“4+7”带量采购是新一轮医改的核心政策,“重中之重”。带量采购可以理解为大型“团购”,明确采购量,价低者得。第一批中标的25种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52%,最大降幅甚至达96%。
今年的带量采购进一步拓展至除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国所有省级单位,实现全国集采。不仅如此,还引入了“多家中标”的新规,且采购主体也不再限于公立医疗机构。平安证券据此推测,本轮采购市场规模约为55亿元,是去年采购总量的三倍。
由于该政策的趋势性,今年这一轮“4+7”扩采已经成为药企兵家必争之地,药企挤破了头,都想尽快熟悉新规则的玩法,从而占据市场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然而,本轮中标企业却有些“非主流”。除了华海药业延续去年的辉煌,中标7席,摘得榜首外;榜眼则被尚未上市的齐鲁制药以“超低价”策略入手,中标5席;而A股龙头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却在这场厮杀中存在感颇低,各自仅中标一席;还有很多国际国内知名药厂彻底落榜。
蓝鲸产经联系了多家中标企业和落榜企业,均未得到有价值的反馈。关于为什么不是实力更强的几家摘得席位,以及中标结果对市场格局的影响,药企都表示不予置评。
这是怎么了?
“价低者得”?招标规则或另有玄机!
从公开发布的招标文件中可以看出,此次招标的中标准则特别简单,只有一条——价低者得。参与者的门槛也相对低,仅需满足无违法记录、具备履约能力,就可以参与报名。
蓝鲸产经记者就本次招标采访了一家有医疗行业采购招标经验的招标公司,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价低者得”在服务型标底中,并不常见,因为这很容易引发恶性竞争。中标者往往为了拿到标,故意报出低于行业标准的价格,这会严重影响到后续的服务质量,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双输局面。
“从常理看,这一定不是国家希望看到的,尤其是在如此重要的领域。”该负责人称,“这个招标文件的巧妙之处在于后续的履约过程,国家相关部门很有可能在鼓励参与者‘抱团’。”
该招标文件并没相关条款约束中标者不得“转包”,或者以其他方式直接间接地把“中标业务”转移到其他公司;招标书中明确提出“按照本次集中采购供应的药品,原则上应是临床常用包装”,这意味着中标企业提供的药品并不一定完全是由自己生产的;在对中标者的后续交付结果的评估标准上,也相对简单直接,只要保质保量完成就行,并无引入过多第三方对中标企业的评估、监督和复审环节。
“中标更像是一张‘牌照’,而且有可能还可以流通。”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行业投资人称,“国家很有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市场化地让药企之间完成兼并重组、战略联盟、资源重新配置等,从而实现降价控费的目的,这远远比它用行政命令干涉药价要有效得多。让参与者都处在一个透明的状态下,而且互相监督,这本质上就是医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所以,中标结果可能都无法真实反映市场格局的变化,因为表面上是一家企业中标,实际上,这背后可能是一群企业。他们甚至把各自资源打通,从而实现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上述投资人称,“当然,在开标之前,各家可能都已经商量好了报价策略,从而确保‘团体’里至少有一家可以中。”
结盟or并购?药企们如何绝地求生!
这其实跟房地产行业惯用的“价高者得”的招标逻辑相似,由此衍生出的房企生存模式值得药企借鉴。
在“价高者得”的拿地逻辑下,房企开发也由此衍生出两大模式:一是结盟后联合开发;二是通过并购获得地皮。中原地产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联合开发已成房企常态。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单打独斗已经落伍了。房企大多会根据自身的优劣势,在联合开发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如万科较早前曾以45.3亿元中标的深圳地铁红树湾物业开发项目,就是由万科与深圳地铁集团双方合作开发的。而在上海金丰兰乔圣菲项目中,土地方最初为上海金丰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之后将土地资产注入华欧公司。待华欧公司有关政府单位签定土地有偿使用协议,取得地块的土地权证后。万科通过收购华欧公司100%股权,由此获得土地开发权益。
同样,“4+7”扩采中标只是个开始,中标企业拿到全国市场的入场券,但未中标企业未来依然有可能通过结盟、联合生产或者并购等方式染指这块巨大的蛋糕。
“参与者大概率会出现分化,跟地产行业类似。有的因国企、央企背景,能拿到更低成本的资金,以及通过政府关系拿到更多的‘牌照’;有的擅长于制造业,可以降低制药成本;有的强于渠道,有大量的营销资源。这势必会打破之前医药行业不合理且不干净的渠道利益关系,从而让整个行业真正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上述投资人称。
来源:蓝鲸财经
作者: 蓝鲸产经 余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