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电子元器件行业调研报告

一、电子元器件行业概况
(一)电子元器件行业简介
电子元器件行业主要由电子元件业、半导体分粒器件和集成电路业等部分组成。
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器、电位器、电子管、散热器、机电元件、连接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声器件、激光器件、电子显示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电源、开关、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继电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各类电路、压电、晶体、石英、陶瓷磁性材料、印刷电路用基材基板、电子功能工艺专用材料、电子胶(带)制品、电子化学材料及部品等。
(二)电子元器件的行业认证
从整体行业标准来看,主要包括如下:
(三)电子元器件行业现状
电子元器件位于电子元器件产业的上游,上游的发展对产业整体的发展和进一步规模扩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信部在“十一五”规划解读中预测全球电子元器件市场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市场规模将由2005年的540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900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将由2005年1.15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3.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平板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照明(LED)产品需求尤其旺盛。
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近年来发展稳定,位居世界前列。2005年中国电子元器件产品出口总额达到344.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其中,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印刷电路、电声器件是中国元器件产品中的亮点。2006年我国电器电子产品出口额为780亿美元,德国、美国的电子产品出口额分别居第二、第三。2007年1-9月份,我国电子元件产品出口总额287.57亿美元,同比增长26.8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电子元器件行业作为受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在2009年上半年行业业绩表现不佳。但随着经济和行业环境的逐渐好转,行业运行状况和业绩开始好转,电子行业在经过调整之后,行业复苏现象明显,国内市场作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将以更高速度回升。
2010年,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的总产量达到12550亿只,为世界第一,预计占世界总产量的45%,销售总额达到10650亿元,同比增长20%,中国电子元件行业销售收入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从各主要产品来看,电声器件、继电器、磁性材料、压电石英晶体、PCB、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等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电子元件的产量已占全球的近39%以上。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产品有:电容器、电阻器、电声器件、磁性材料、压电石英晶体、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印制电路板。
伴随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规模的扩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部分中西部地区四大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初步形成。这些地区的电子元器件企业集中,产业链较完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配套能力。
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中低档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利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2010年下半年中国电子器件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2010年下半年中国电子元件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电子元器件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2010年三月份到四月份,电子元器件行业景气复苏程度远超市场预期,对于电子元器件渐趋活跃,据分析得出,其中有两个因素: 
一是产业政策扶持的因素。行业荣景初现,国内电子产业面临大好发展机遇:全球终端市场需求旺盛,经济复苏推动企业加强IT支出、PC和手机升级换代、3D视频及电子书异军突起。电子行业既能拉动消费,又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在经营环境的转暖及国内调结构与促消费的宏观政策环境的作用下,我们认为国内电子产业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众所周知的是,在2009年的电子元器件产业振兴计划及2010年两会之际,电子元器件就因为代表着国家技术实力等因素而备受市场关注,一度因产业振兴计划主题而反复活跃。半导体厂商订单量大幅增加,以半导体代工制造龙头台积电为例,其在经历自去年11月以来连续四个月的环比下降后,自三月以来,营收环比快速反弹。 
二是行业复苏的牵引力。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半导体、TFT-LCD、PCB等主要行业成长良好。目前电子行业终端产品需求旺盛,出口形势好转,根据电子行业的周期性规律,预计电子行业在未来几年会呈现持续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家电下乡、汽车销售等也有望拉动电子消费,这就赋予电子元器件行业快速增长极强的潜力预期。如果再考虑到政策的扶持、新产品的市场培育等因素,加上近期面板产品价格的渐次回升就是最佳的说明。 
三、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一)行业内企业竞争
国内:首先,行业仍处于景气周期。其次,国内重大项目投资将带动产业新的增长。第三,中小企业和农村的信息化发展将为产业提供新的动力。
国际:IT 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新兴消费市场的崛起,以及成本驱动的生产制造模式,是推动电子产业全球转移的主要力量。中国凭借广阔的消费市场空间、低廉的劳动力和生产要素成本,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电子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在终端产品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产业转移持续深入的行业背景下,中国元器件企业只有不断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层次,才能提升自身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行业内企业呈良性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潜在进入者
我国的电子元器件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掌握核心技术企业不多。通用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商进入门槛较低,产品也易被替代。因此,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随时面临着新的小规模同业者进入的威胁。由于经营路线相似、目标市场重合、产品雷同,所以新进入者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很大。
(三)替代产品威胁
目前我国电子元器件产品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领域,缺乏市场竞争力。研究开发投入较少,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这类产品很容易被替代。而对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取胜,不容易被替代。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原材料除了铝,铜等金属原材料,其他包括普通的集成电路模板,通用的电阻器,电容器等,这部分产品由于可替代且供应商数量较多,所以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
而对于显示屏、处理器等高端核心配件来说,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是绝对的,处于主导地位,购买方工厂在这些原料方面受控于供应商。
(五)需求客户议价能力
对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档电子元器件行业产品来说,品种较多,供消费者选择范围较广,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极高。而对于有核心技术的电子部件,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较弱。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中低档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利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四、行业趋势分析
我国生产的电容器、电阻器、磁性材料、电子变压器、压电石英晶体器件、电声器件、微特电机、印制电路板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而且一半以上的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印制电路板、电声器件、微特电机、电接插元件、电容器和电子变压器等是我国电子元件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我国电子元件行业近年来发展稳定,电子元件产品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0%左右,位居世界前列。但从销售额来看,我国电子元件占全球总销售额还不高。近年来,我国电子元件进出口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受到加工贸易快速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国产元件不适应高档产品市场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新功能、新结构和高性能的电子元件仍需进口,整机国产化率仍然较低。
未来一段时间里,除了部分新的技术和应用市场,电子产业的发展还是将实用和低价为主,发展新兴市场和做好性价比将是2010年电子产业发展的重点。LED、太阳能、风能、3G、电子书、智能手机、物联网等新兴市场都将成为新热点。而工业电子、汽车电子、TI与消费类电子、手机与网络通信等应用领域则将更加注重低功耗设计、低成本设计的趋势。
 除了需求不足,经济危机带来的另外一个坏处就是产品价格下滑,市场与客户需要更加低成本的元器件、更加低价的整体方案。而与欧美日韩的厂商相比,大陆与台系的厂商价格上的优势地位毋庸置疑,众多大陆与台系厂商也借此机会四处出击,蚕食原属于欧美日韩厂家的市场份额,并且逐步积累实力向高端市场进军。现在,主要电子元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国际市场占有率也超过了30%;电容器、电阻器、电子变压器、磁性材料、压电石英晶体、电声器件、微特电机、光缆、印制电路板、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而且相应技术水平也快速提升,电子元器件片式化、小型化技术继续提高,产品结构开始向中高端发展,如片式电容器、片式电阻产品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但对于中国的电子元器件产业来说,仅仅获取这些进步还是不够的。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数据显示,08年中国电子元件骨干企业的销售总额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76%,但利润率却下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只有6%,直接暴露出中国电子元器件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些电子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过去中国用市场换技术,话语权上合资企业仍然是外方主导,十几二十几年前的传统电子器件依然是中国市场消费的主流。而现在市场为王,到了我们有市场、有资本、需要最新技术的阶段,中国电子元器件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打破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格局,才可能真正的崛起。 
针对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特点,今后几年元器件行业的定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首先,我国电子元件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跟踪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档次,加快新型电子元件的开发,使我国电子元件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
其次,突破关键元器件技术,电子元件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第三,片式化是电子元件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市场需求量大,而且充分体现了规模经济的特点,如果结合上下游产品,如材料、零部件、设备、仪器等,形成产业链,则产业规模更大,拉动效益更明显。
最后,要把握国际电子元器件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推动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以资本为纽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培育我国电子元件的跨国公司,打造国际级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努力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继续保持我国电子元件较快的增长速度。
行业人力资源问题诊断
一、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正在实现以加工组装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跨越,人才的缺乏已成制约加速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人才缺口很大,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型人才匮乏。2010 年10月22 日召开的首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上,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在电子元器件产业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仅为3.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40%之间。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问题。”
除了人才总量不足,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方法陈旧。由于缺乏系统的培养机制及职业发展规划,不但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现有人才能力也难以充分发挥。不少行业内从业人员认为,企业不关注员工的发展,缺少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明显不足。一旦出现更高的薪水和更高的职位,员工往往会选择离开企业, 甚至流出电子元器件产业。跳槽频繁造成行业内普遍缺乏人才储备,影响了电子元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及问题
由于新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导致电子元器件产业知识密集型特征不断强化,电子元器件产业人才队伍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从业人员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特征。随着研发设计工作在产业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 企业需要大量具有开拓精神、精力充沛,且具备较高知识水平的员工。在这一背景下,电子元器件产业成为年轻人聚集的行业。不但普通员工以年轻人居多,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也相对较低。这些年轻人大都受过良好教育, 具备较高的学历和素质。
二是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增强。由于在电子元器件产业中,知识、技能逐渐取代资金、设备等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才因而成为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在价值规律作用下,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同时,由于从业人员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主观上存在选择更有利发展空间的意愿,因而进一步增强了从业人员流动性。
三是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电子元器件产业的知识型人才,更加强调自我实现,强调自身的个性与发展。他们渴望自主的承担更多责任,希望通过努力获得社会承认。因而,与传统产业工人相比,他们更为关注自己在行业中的发展前景,希望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得业绩和发展机会上的快速提升。
目前,电子元器件行业呈现出的行业问题有:
(一) 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截至 2004 年底,全国电子元器件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 万人,其中工人约占 6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
 1、缺乏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型人才
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科技人员较少,表现之一是在对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部门,人才所占比例偏低。电子元器件业有 170 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装配工人;通信制造、广播电视业、电子计算机各为 30 多万人,其中多为工人及营销系统的人员,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高端人才缺乏是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的一大隐患。随着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壮大,竞争的加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成为电子元器件企业紧缺人才,也是今后各企业争相抢夺的资源。
 2、缺乏低端熟练技术工人
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仪器企业还需要大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据预测,至 2005 年,仅广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 100 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
 3、人才流动频繁
我国电子元器件人才流动频繁,越是电子元器件产业发达、人才需求量大的地区,人员的流动性越高。据有关调查,北京、上海一些电子仪器企业研发人员流动率达到20% 左右。北京中关村地区以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为主,人才流动有利于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不会对中关村造成明显不利。但上海、苏州的电子元器件企业主要是外商投资,而且规模和投资额度大,项目投产后,人才流动过频会对其吸引外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据统计表明,截至 2004 年底,全国约有 58 万人前往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研究。而目前仅有 15 万多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工作。回归率与滞留率为1:3,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的 2 : 1 形成鲜明反差。 2002 年,美国移民局发放的 20 万个用于招聘科技人员的签证中,中国人占 10% 。另外,在华外资企业凭借一些优越条件吸引高科技人才,许多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甚至成了外资企业争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桥头堡。 
华恒智信解决方案
为了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电子元器件企业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善。华恒智信基于IT行业专业咨询经验,在电子元器件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上总结、形成了成熟的落地式解决方案,可以为电子元器件企业管理持续提升提供可信赖的专业服务支持。华恒智信通过专业化、实战性、落地式的管理咨询服务,切实帮助电子元器件企业实现组织与人力资源的持续全面提升,进而支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针对电子元器件行业突出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华恒智信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完善揽才机制, 大力引进高端人才
电子元器件产业顶尖人才的引进,不但能够带来高端技术,开拓全新视野,而且能够推动产业的跨越发展。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要继续完善人才引入机制, 不断完善财政扶持政策、科技资金扶持政策、归国留学人员优惠政策等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各类载体,打造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同时, 要结合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等多种方式加大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的引入力度。
人员在面试时,除了把握面试人员专业技能与知识面,还要把握其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薪资待遇。企业在寻觅人才,人才也在寻找企业,所以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关系属于双向性的。
二、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创新人才培养
电子元器件产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速度,对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要在尽短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粗放发展的现状,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学科建设、人才聚集等领域的独特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
1、 应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加强相关专业建设。
围绕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大力培育一批新兴工科专业,调整一批传统工科专业,完善人才供需对接,加快人才培养。
2、 大力推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
企业实训基地是在校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岗位训练为手段,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三是要充分利用产学研交流平台,加强联合攻关,在创新活动中锻炼队伍,加快培养一批站在世界高新技术前沿、能够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高层次人才。
三、重视员工的心理感受和工作感受
面对电子元器件产业知识密集型特征日益增强的趋势,企业只有激发员工运用知识、技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为此,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围绕提升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各项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搭建员工晋升通道
要想让高素质创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关键在于企业能够为员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同职位或岗位序列都有不同的晋升方式,有的人希望通过努力晋升为主管,做管理者;有的人却更希望、也更适合在专业上获得提升,所以公司要建立迎合需要的职位晋升机制,来满足不同价值员工的需求。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晋升通道,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企业才能保证创新人才队伍的稳定,在积累中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2、增加培训投入,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养
面对如火如荼的信息技术革命,电子元器件产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极为迅猛。为保持竞争力,企业必须拿出必要的资金,用于现有人才的培养和潜在人才的开发。
依托于多年企业咨询实践经验和专业研究,华恒智信提出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四大系统五项基础(32项人力资源专业模块),其中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设计、基于战略的七种人力资源规划设计、组织定位与职能描述、绩效管理体系与量化考核、 任职资格标准与管理体系设计、职务描述与岗位规范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与晋升管理体系设计、工作分析与定岗定编设计、岗位评价与薪酬福利设计、核心人才激励机制设计、员工退出机制与离职管理、竞聘上岗管理等模块和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IT行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帮助电子元器件企业更好的响应多变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电子元器件企业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