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构筑贸易金融蓝海
发布时间:2018-03-05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要点:
深挖信息化并严控风险,信息化重构贸易金融将会成为贸易金融发展的一片蓝海。
重构贸易金融的2017年
2017年是信息技术融合并重构贸易金融的重要一年,也是贸易金融加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年。从2017年信息化重构贸易金融方面发生的大事件看,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其一,贸易金融信息化喜迎政策东风。2017年5月,央行、工信部会同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银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提出“要动员国有大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小微企业供应商开展在线应收账款融资业务”;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并“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上述政策的出台,为贸易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其二,金融机构与外部机构的跨界开放式合作风生水起。据笔者统计,2017年商业银行与科技巨头BATJ(百度、阿里、腾讯和京东)之间的合作项目超过30项,步入了全面深入合作的新时代。与此同时,基于聚焦特定行业的外部机构(包括产业龙头、商业保理公司、租赁公司、物流平台、电商平台和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等)在市场、行业、技术、流量和数据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商业银行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这些外部机构的合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跨界开放式合作,具有化学反应式效果,为金融资源更有效地融入产业生态及商业银行更深入地开发贸易金融领域,提供了新路径。
其三,垂直化供应链自金融势如破竹。2017年也是实体经济自金融加速发展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核心企业,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深入掌控供应链全部业务和全流程数据,有效管理供应链风险,为垂直细分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从而构建起稳健和共享的供应链利益共同体。如某著名手机品牌供应商的FSK科技集团下属的FJT金服,与某互联网借贷平台于2017年3月推出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融资方案,借助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各节点交易的真实性进行自动验证和同步,实现了FSK集团对其供应商多笔线上放款。10月,供应链核心企业TR乳业与JD征信公司和JD金融共同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借助EAS服务软件,JD征信公司线上采集供应链数据,并输出数据评分指标;JD金融则基于交易数据分析,提供智能化信用评估和风险决策,从而可高效响应TR乳业供应链下游经销商的融资需求。
其四,特定金融科技带来创新发展机遇。虽然从区块链概念推出以来,对该技术的负面评价始终不绝于耳,但这并未影响区块链技术成为2017年最为炙手可热的金融科技。“区块链+贸易融资”于2017年从概念层面的元年走向应用层面的元年,取得如下“丰硕”应用成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投产上线;通过区块链改造的跨境直联清算业务实现正式商用;区块链票链产品发布;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上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应收账款链平台推出;首单票据“区块链”跨行贴现业务交易完成;TX区块链产品Trust SQL通过中国信通院评测,TX云发布区块链金融级解决方案。
有待开拓的2018年
展望未来,贸易金融的信息化,将展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对此问题,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信息化将成为推动贸易金融发展的主导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要求“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且首次提出“现代供应链”的概念,要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上述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在传统经济增长引擎疲弱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对促进供应链乃至制造业升级和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经济全球竞争力所具有的作用。贸易金融是贸易生态、商业生态乃至产业生态与金融生态互动的产物,信息技术作为实体经济生态圈中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必然成为贸易金融生态中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具有主导作用的创新发展驱动力。
“四流”信息化协同
在贸易金融的基础交易链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类数据被分散保存在交易链各个环节,“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这“四流”缺乏透明度,将导致交易链各个参与主体难以准确、全面和实时掌握交易的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一方面,这会影响到交易链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则使信用体系无法建立,导致贸易金融的信贷可获得性大大降低,或者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偏离度和风险曝露程度大大抬升。贸易融资风险事件中典型的“上海钢贸案”,便是通过期限错配和担保物“一女多嫁”等“四流”不协同手段,导致了融资出险。信息技术在优化生态圈的组织和运行模式的同时,可对“四流”进行信息化协同,从而可为解决由于“四流”不协同而导致的贸易融资信息不对称提供有效的方案。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交易的线上化和可视化。线上化的基本形式有以下三种:第一,垂直型线上化,例如就交易链下的订单、采购、生产、商检、物流、销售、结算以及融资等要素集成线上化;第二,平行线上化,例如,煤炭交易中心利用网络技术连接煤炭价值链中各类煤炭贸易商,将煤炭供销数据线上化集成于电子化交易平台;第三,资源共享线上化,例如企业ERP系统与金融机构融资系统对接,实现企业的商业、物流、财务和税务等管理信息线上化,并与金融机构实时共享。交易线上化的直接效果是交易的可视化,使交易链各个节点均留下价值流的实时数据痕迹,确保无漏点、无盲点以及无断点。
二是数据的可信度和开放度。只有线上取得的交易数据是真实可信,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并可以实时获取,交易链的各时空下各方信息才能在各个环节进行积累、传递和整合,有效提升信贷的可获得性。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的存在性证明的特征,制约了被存储数据被更改的可能性,增加了数据的可信性和安全性。区块链的上述特征,为打造具有较高数据可信度和开放度的贸易金融共享业态,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是控货的精确性和智能化。第一,货物管控的精确性。近年来兴起的物联网技术,试图通过准确感知货物各种物流信息和监管要素,生成与货物实时对应的动态信息,为实现对交易链中物流的全程可视化及自动化跟踪和追溯提供技术支持。这有助于解决传统动产担保融资业务中物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第二,货物处理的精确性。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所主导的存货质押融资下,网络技术使得大量大宗商品交易商汇集交易平台,依托能够覆盖广阔渠道的优势和实时掌控的商品行情资讯,交易所可轻易并迅速地找到买家信息,短时间内处理押品变现。第三,货物管控的智能化。在传统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下,在个别仓库中的质押物低于预警值时,需要融资人对该仓库进行补货或部分还款;而在仓库监管信息化下,通过信息技术可将多个物联式仓库互联起来,实现对货物入库、出库、监控、盘点等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将传统条块分割式的单仓监管模式改变为不同地域的多仓多种货物联合监管和补货模式,从而促进了仓库监管过程中的资金流和物流的信息化协同。
四是过程的封闭性和自偿性。信息化重构并未改变贸易融资因自偿性而缓释融资风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而是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例如电子化交易平台对销售回款的线上实时监控,或运用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程序,实现按事先约定的自动化付款,促进了贸易融资中价值流的价值发现、价值生产、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全过程的有效封闭,进而促进贸易融资自偿性的实现。
信息化下的智能风控
传统贸易金融的风险控制主要运用对企业的实地尽职调查、征信调查及财务报表审查等基于过去、静态和孤立数据的方法。信息化下的智能风控和传统风控的不同之处,至少在于以下四点:一是数据的智能化处理。这里的数据,对于贸易金融而言,更注重高频、连续、量大、颗粒度细的交易数据。相较于传统风控所倚重的财务数据,交易数据来自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更为动态和实时,更便于监控,更难于造假,对企业经营的反映,以及对贸易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刻画也更为直观。二是数据来源于多渠道。从企业ERP到物流仓储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既有历史交易数据,更有实时更新的当下交易数据,也将横向采集交易对手数据和相似行业相似规模企业的数据。还包括对接各类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而取得的更广泛的数据。三是电子化的和线上化的数据获取方式,可降低数据采集成本,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四是智能风控可用于贷前判断融资需求。即通过多维数据,对融资需求合理性和逻辑性的互验,判断基础交易的真实性以及融资需求量。目前,由于以下基础条件的欠缺,智能风控距离真正实现广泛应用,尚需时日:一是人工智能技术有待进一步成熟;二是需建立更为健全的数据源,使数据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实时性、动态性及关联性。
从传统供应链金融到产业链金融
传统供应链融资只提供了针对核心企业上游一级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和下游一级经销商的预付货款或存货担保的融资方案,但始终难以解决二级、三级、四级……N级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融资问题。而在实际的供应链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真正面临巨大资金压力和具有强烈融资需求的,并不一定是一级供应商和经销商,而很可能是二级、三级、四级……N级供应商和经销商。如何穿透整条供应链,为远离核心企业,往往是中小企业的多级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金融服务,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若运用区块链,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记录区块链系统中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信息和一级供应商的应收账款信息,并在区块链系统中通知应收账款债权转让后,一级供应商将其持有的部分或全部应收账款债权转让于二级供应商,如此便形成应收账款以可拆分的方式在多级供应商之间流转,银行可对持有应收账款债权的任意一级供应商提供保理融资;俟核心企业付款后,通过智能合约程序将资金于多级供应商或其保理银行之间完成自动化清算。上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级供应链金融,拉长了传统供应链金融长度,覆盖了更多的融资主体,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融资成本,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可以期待,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覆盖整个产业生态而目前仍停留在概念层面的产业链金融,终将登堂入室,走上在信息化驱动下的贸易金融大舞台。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贸易金融的信息化必然面临数据提供者、风险管理者、风险承担者和流动性提供者四个主体分离的风险,还有科技风险、数据风险及风险传染加速等特有问题;此外,还存在部分信息技术被资本绑架,沦为炒作工具的可能性。但我们还是期待一个成熟的贸易金融信息化时代能早日到来;我们也依然坚信,经信息化重构的贸易金融,将是贸易金融发展的一片蓝海。
来源:中国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