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卷入骗补漩涡 新能源产业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7-02-20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荣誉与争议同在,赞誉与诋毁同行。新能源产业自浮出水平面那天起就陷入了这种矛盾的语境之中,并抛开一切顾虑和杂念慨然前行。一如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搁浅对空调行业20年的专注,进军一个全新的陌生领域—新能源电池和汽车产业,哪怕是被摘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乌纱帽”也在所不惜。
说到这里,套用“既然选择了远方,目标就是地平线”这句诗,可谓是字字珠玑,生动形象的阐释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脉络。不过,除了诗与远方之外,新能源产业当下面临的苟且更为各方所关注,也更加牵动业内人士忐忑的心弦。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无论是在国家推进能源转型升级的当口,还是新能源产业自力更生的时代,这都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缩影,精简至极,却是知易行难。
“诗与远方”
2016年12月中旬,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当年实现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
对于新能源发电行业,《规划》提出到2020年,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8%以上,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5万亿元,打造世界领先的新能源产业。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陆续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明确了2016-2020年中国能源发展的任务和目标,也勾勒了未来能源发展和消费蓝图。这些《规划》在保持传统化石主体能源地位不变的条件下,对外传递了国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构建多能互补体系的良好初衷。
眼前的苟且
上有政策“保驾护航”,下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已十分明朗。然而,就在各界纷纷预测新能源产业将在2017年撸起袖子,加油干,乘胜追击,继续扩大战果之时,产业政策漏洞和企业扩张过快遗留的问题和隐患亦集中显现。
1、骗补风波
就新能源汽车业而言,“骗补”风波仍在发酵。
近日,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对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有限公司、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等7家车企的行政处罚书,暂停了它们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撤消了各家公司不符合规定的车型公告资格,对各家车企给出了2个月的整改期限。 这是继2016年12月20日工信部对苏州金龙等4家“有牌无车”的企业作出行政处罚之后,第二次就新能源汽车骗补行为对车企进行追责。
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就达到334.35亿元。而在经济利益面前,部分禁不住诱惑的企业使出的骗补花招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事实上,纸终究包不住火。“骗补”事件爆发后,涉事企业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有的企业不仅要如数上缴补贴,还被施以重额罚金,应了“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那句老话。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示,对于新能源骗补绝不姑息。“不管有多少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些企业跑不了,国家财政补贴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钱一定扣下来,已经补的钱一定要扣回,并且依法处置,直至取消企业资质。”
2、补贴退坡利大于弊
骗补事件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它不仅拉开了国家启动专项督查、铁腕治理的序幕,也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走向“市场化”的发端之一。今年1月份,苗圩曾强调,未来将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查,严厉打击骗补行为。而在近日,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按照新政,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单车补贴额的50%。个人购纯电动车补贴至2020年完全取消。
“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势头骤减,同时围绕谁为补贴“埋单”以及退坡制度的争论也跃然纸上。与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相比,续航里程、价格和充电问题等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形成了掣肘。补贴锐减直至零补贴,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遭遇不小的考验。
在辩证思维下,机遇与挑战并存。近日,有报道解析了北京雾霾之迷:重金属污染多来自机动车排放。该报道称,最新研究发现,北京大气降尘中镉(Cd)、锌(Zn)、铅(Pb)三种重金属污染最严重,而降尘重金属污染均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垃圾焚烧。
可见,在生态环保、气候变化问题愈发突出的当下,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工具和绿色发展的标签,新能源汽车产业仍肩负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而经过多年的政策扶持、市场培育,加之技术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了“自我造血”并实现“市场化”的条件。
对于补贴退坡,业内人士认为总体利大于弊,理有由二:
首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已见到成效,整个产业在政府补贴过程中得到了迅猛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50.7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这足以说明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消费的进度已步入正轨。
其次,政策红利强劲,补贴款额丰厚,导致部分企业贪图利益,造成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困境。如今的退坡就是意图倒逼企业自身造血,让有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该人士指出,受价格调整影响,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许会出现小范围下滑,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仍将保持平稳前行。
新能源发电涉“骗补”
与新能源汽车“非市场化”的属性一样,以太阳能和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行业也陷入了补贴退坡的窘境,并因涉嫌“骗补”而趋于被“妖魔化”。
近日,一篇题为《新能源发电或已成集体骗局 百亿财政补贴打水漂》的报道直击“弃风弃光”现象,在业内掀起了不小的轰动,并引发有关新能源产业将何去何从的深思。
1、新能源发电前景广阔
中国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勿庸质疑。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GW,累计装机容量达77.42GW,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1.49亿千瓦,同比增长13.2%;风电装机容量占中国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已高达9%,已成为全球第一风电大国。
同时,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发展前景十分诱人。按照相关《规划》,到2020年太阳能发展目标订在“110GW以上”,包括5GW太阳能热、45GW地面型光伏、60GW分布式光伏。
“领跑者计划”将有效填补了“6.30抢装潮”留下的市场空白。业内人士认为,后6.30时代,中国光伏产业仍将保持乐观,预计2017年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25GW的水平。
至于分布式光伏,业界普遍预测将迎来大爆发。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为10.32GW。按未来4年60GW的目标测算,折合“十三五”期间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58.17%。
风电的发展前景同样可人。《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由0.3亿千瓦增至1.31亿千瓦,年均增速为34.29%。“十三五”期间,风电装机容量目标由1.31亿千瓦升至2.1亿千瓦,预期年均增速为9.9%,仍处于高单位数增速。
2、“弃风弃光”愈演愈烈
不过,在新能源发电行业即将扬帆起航时,“弃风弃光”问题的令人触目惊人。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甘肃弃风率为39%,2016年上半年达到47%,风电利用小时数由2013年的1806小时减少到2015年的1184小时,2016年前三季度为870小时。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风电弃风率为15%,成为有史以来弃风最严重的年份,2016年一季度弃风率攀升至26%,而2016年前9个月“三北”地区的平均弃风率更是逼近30%。
弃风的同时,弃光也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据报道,甘肃一家达150兆瓦光伏装机企业,2016年近70%的装机在闲置,是弃光最多的一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并网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同比大增81.6%。与此同时,并网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1125小时,同比下降99小时,降幅比上年扩大88小时。
3、电力产能过剩 新能源大跃进
大量耗费巨资建成的设备却成了摆设,既没有产生更清洁的电力也没有给投资人带来回报。同时,靠财政补贴催生的新能源也给国家带来了沉重财务负担。
国家能源局一位副局长曾公开表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达550亿元,决策部门有极大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电力需求放缓,已出现电力过剩的情况。中电联数据显示,2016年底中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6.5亿千瓦,同比增长8.2%;但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5.0%。
新能源产业何去何从?
一边是愈演愈烈“弃风弃光”和巨额财政补贴未发挥效力,另一边是电力产能过剩,新能源发电仍在高歌猛进,矛盾交织让中国新能源业面临新的考验,也引起了如下三个反思:
问题1:百亿财政补贴打水漂,新能源发电是庞氏骗局吗?
问题2:新能源发电如何解决“弃风弃光”和产能过剩问题?
问题3:未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将何去何从?
虽有骗补现象的发生,但各届绝不能因噎废食。在传统能源面临枯竭和污染大,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大势所趋,这一点已成为共识。国家提供财政补贴,旨在引导行业发展壮大,先用政府的有形之手来疏通引导,再借市场之手进行自身调节。
事实上,经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不断迭代,中国光伏原材料、组件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下降,已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双向驱动的发展模式已见成效。同时,风电也是这样的发展脉络。
对于“弃风弃光”问题,“就近消纳”和并网发电是解决问题的两大途径。国家层面需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进度,以市场的方式解决余电消费问题。同时,相关方面需要加强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坚强电网、储能系统的建设,转移中国电力的剩余产能,并实现新能源发电并网。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新能源产业存在骗补、“弃风弃光”等问题,各方不应一棍子打死或全盘否定,需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我们需要看到它的好处和进步,也要客观的看待和处理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搞一刀切”。实际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三方面深层次原因:一是政策漏洞;二是,相关部门的功利心使然;三是企业的私利。这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政办事逻辑下,就容易滋生盲目发展,徒留隐患的问题。
因此,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骗补、“弃风弃光”问题,首先要建立体系化的发展战略,在政策源头上堵住漏洞,在系统上搭好基础框架,之后推进配套的设施建设;其次,做好上层统筹和安排,对于问题严重的地区,减少其发展目标;第三,建立领导人和负责人追责制度。只有按照系统化发展的思路,才能防患于未然,而中国新能源产业也将更加健康的发展。
来源:搜狐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