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玉:中国白酒国际化需完善三个体系
发布时间:2016-04-21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知名白酒品牌积极参与米兰世博会、中国酒文化全球巡礼等国际会展与交流活动。据悉,五粮液将于4月20日在四川成都举行五粮液“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启动仪式。这一系列活动标志着“白酒国际化”再度升温。然而,白酒距离“国际化”究竟还有多远?白酒国际化之路怎么走?日前,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接受《华夏酒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下中国的白酒产能比较大,要扩大需求,把白酒推向国际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白酒与其他酒种的蓝海竞争还在于国际化。实现白酒国际化,需要系统建立并完善‘三个体系’,即白酒标准化体系、白酒消费文化体系、白酒情感体系。须向国外消费者系统、准确地讲述中国白酒的特色、饮用方式、文化、故事等。”
完善白酒标准化体系
业内人士在探讨饮料酒分类标准时,往往会引发对“白酒是什么”的讨论。多数外国人称中国酒为白酒,从学术角度来看,对外宣传则被称为Chinese Spirits(中国烈酒)。宋书玉说:“就现行标准来看,这样的表述是不正确的,黄酒在国际上的名字更为滑稽,翻译过来是中国的稻米葡萄酒。所以,在标准体系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白酒的英文名称到底应该叫什么?白酒区别于其他酒种的主要特征、标准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术语,准确定义中国白酒的概念和内涵。伏特加、朗姆酒、威士忌都有自己的名称,中国白酒的名称就应该是“China Baijiu”。另外,还要明确一个地位,即中国白酒是世界上所有蒸馏酒的鼻祖。”
中国白酒与其他烈酒的区别主要在于开放式的生产方式、多微共酵、粮谷原料酿造、固态发酵、蒸馏技术以及陶坛贮存。这些都是其他酒所不具备的特点。在全球所有酒种中,中国白酒生产周期最长,人体的感官体验也最为丰富。宋书玉说:“白酒有很多种香型,但共同的特点是要告诉国外消费者,白酒的历史最悠久,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蒸馏酒的技术和酿造方法。”
系统建立白酒消费文化体系
中国酒的消费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人的饮酒方式极其丰富,讲究酒礼、酒德、酒趣。宋书玉认为:“‘干杯文化’需要丰富和发展,要学习国外文明饮酒的方式。国外饮酒跟中国饮酒最大的不同在于,外国人一般是饭后饮酒,中国人习惯边饮边吃,这在酒精吸收过程上就不同。白酒要想‘走出去’,就要把中国的消费文化和国外的消费文化相融合,做到‘中为洋用’;像洋酒到中国,很快被中国人接受——‘洋为中用’。白酒到国外能不能‘中为洋用’,这是需要思考的。”
在饮酒方式上创新。外国人饮用烈酒时多采用加冰降低酒精度数后饮用,中国白酒如何适应这样的饮用方法?在宋书玉看来,这需要在消费文化、习俗上进行改良,既丰富、愉悦地消费,又不至于喝醉。这就要求我们系统地建立中国白酒的消费文化,把东方文化,包括酒礼、酒趣和酒德通过愉悦、推杯换盏的方式渗透其中,系统地告诉国外消费者中国酒应该如何喝才是愉悦的、健康的。
树立白酒情感体系,讲好酒的“中国故事”
中国白酒的情感文化核心是分享文化。多数时候,中国人习惯聚餐,长尊有序、举杯有礼。宋书玉认为,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好的场景感、仪式感和参与感,但在这几个方面远不如洋酒做得好。
洋酒在消费方式上叫作自我欣赏,属于生活情趣的范畴,是生活品质上的享用;中国白酒的饮用则是情感传达的一种享受,快乐、欢畅,推杯换盏之间增强情感的表达。宋书玉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国外的酒是品质和独享的代表,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他们喝酒的方式和追求跟我们是不同的。国际上共同的饮酒需求是交流情感、传情达意。所以说,中国酒在餐桌上边吃边饮的方式要比洋酒更有张力。在这方面我们要注意细节和文化的系统性,举杯时如何传达感情,带来感官的享受、情感的交流和愉悦。这既是中国酒文化本身的魅力所在,也是白酒文化需要创新和发展的地方。”
宋书玉表示:“把中国白酒特色、饮用方式、文化、情感等故事讲清楚、讲明白,这对中国白酒‘走出去’有着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