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保护文化生态建设美好家园

发布时间:2018-12-18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日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湖南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名单,怀化市侗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常德市鼓书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郴州市临武县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入选。
通过深入采访,笔者了解到,上述三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历经多年的社会发展沉淀,分别形成了多彩的民族文化、灿烂的曲艺文化、源远流长的戏剧文化,千百年来,这些文化与当地百姓生活水乳交融,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文化生态。近年来,为保护文化生态,三地有关部门在完善传承与传播机制、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怀化:脱贫致富依靠侗文化
在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文坡村,侗锦不仅是村民们穿在身上的服饰,也承载着通过双手织就好日子的希望。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该村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粟田梅带领村民们成立了湖南侗脉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合作,将侗锦元素设计成箱包、床单等日常用品,使侗锦走出侗乡,远销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文坡村一年的侗锦产值达400多万元,先后带动文坡村及周边侗乡4000多人走上致富之路,人均年增收5000元。
怀化市共有侗族人口81.6万人,怀化市侗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确定了以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和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等6个县为核心的“西南西北保护圈”,当地侗族语言、服饰、歌舞、饮食等文化习俗保留完整,拥有侗族芦笙、侗锦织造技艺、侗戏、侗族大歌、喉路歌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非遗项目。近年来,当地坚持推动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侗文化生态保护的可行路径。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怀化侗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地带,包括117座风雨桥、267座鼓楼、118座寨门、256座凉亭、92个戏台在内的侗族建筑遍布各村寨。在推进侗文化保护的基础上,通道抓住“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建设机遇,制定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皇都侗文化村就是在此契机下发展起来的村寨,该村原是贫困村,近些年,通过对生态、民俗、歌舞、传统手工艺等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开发,逐步形成了民族文化体验式旅游的特色模式。2015年,皇都侗文化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年全村共有672名村民摘掉了“贫困帽”,去年该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常德:鼓书艺人活跃在乡间
12月6日,即将迎来大雪节气的湖湘大地寒意正浓。当天,常德临澧县湘北大鼓艺人邵丹接到电话邀请,请他到该县九澧乡为乡亲们演出。邵丹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鼓书艺人,“一面鼓、两根敲鼓棒、几段唱词、1到3个鼓书艺人,便可从家风孝道唱到方针政策。”邵丹说,“每月我接到这样的电话邀请不下10次,今年我参加的演出累计有百余场,观众达两万多人。”
常德鼓书是以击鼓伴奏、说唱相间为表演形式的民间曲艺,有三棒鼓、渔鼓、对鼓、围鼓等10个种类,在常德澧水和沅江流域有着丰厚的遗存和较为繁盛的发展。目前,和邵丹一样的鼓书民间艺人在常德共有千余人,自发组成的演出队伍达100多支,遍布乡镇的鼓书茶馆有100多个。
鼓书人才队伍培养是鼓书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基。2012年至今,常德充分发挥老艺人传帮带的作用,累计举办鼓书传承培训班近70期,培训2000余人。此外,为活跃和繁荣当地鼓书文化,自2006年起,常德共举办了11届“鼓书大王擂台赛”,从中走出了吴清华等一大批鼓书新人,他们已逐渐成长为传承鼓书文化的主力军。
2014年至今,常德连续举办了两届湖南常德全国鼓书学术观摩展演暨全国鼓书观摩交流座谈会,邀请全国16个省区市、近20个鼓种节目同台竞技,交流切磋。
“成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政府主导、以人为本、整体保护、活态传承’的建设原则,依托沅江、澧水两条水陆通道传播,加强对囊括汉寿、武陵、桃源、石门等9个县区的两条鼓书文化生态发展带的生态建设,培养一批鼓书艺术家与新人,创造一批鼓书艺术精品,建设一批公益性展示场馆。”常德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袁学明说。
郴州:戏曲传承社会齐参与
地处楚头粤尾的临武县境内居民先祖均为客家人,聚居临武繁衍成村族群落,历史上,傩戏、祁剧、花灯小调、竹马、闹春鼓等10余种戏曲文化形态相继传入当地,与广泛分布在临武乡村的古民居、古祠堂、古戏台、古桥等传统建筑,构成了戏曲文化生态的环境空间。如今,在临武县逢年过节或村族盛事,戏曲湘音依旧浓郁,每个村每年平均都有三四场戏曲演出。
“临武戏曲的繁荣与我们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戏曲保护不无关系。”据临武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李永虎介绍,临武县以县非遗保护中心为主导,21家注册剧团为主体,由村族、乡镇以及非遗传承人、专家、志愿者和爱好者形成保护合力,加之遍布临武县多个乡镇的15个戏曲传习所、戏曲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等各类协会组织,共同构建了戏曲文化生态保护新格局。
该县还投入专项资金整理出版了《临武花灯小调剧目集》《临武小调曲目集》《临武特色祁剧剧目集》等,整理印制了傩戏在内的戏曲剧目、曲目资料,为研究传承临武县戏曲文化提供了珍贵素材。此外,中国湖南临武傩•戏曲文化展演(研讨)等活动的举办也促进了当地戏曲环境的优化。
据临武县文体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临武县将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主导、剧团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维戏曲文化保护格局,通过加强培训学习和传帮带,优化演员队伍结构,提高戏曲创作和演出水准,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同时,不断创新戏曲文化发展新机制,发挥市场作用,尝试通过引入社会民间资金,组建戏曲文化发展公司,建立傩文化博览园、体验馆、演艺园,拓宽戏曲文化发展路径,并结合临武县全域旅游发展,做足戏曲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文章,延伸戏曲文化效应链条。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