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制造领域标准化 助推智能制造升级
发布时间:2017-04-05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杜峰
智能制造再获政策扶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2017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三大标准化提升工程,综合推进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另外,在近日举行的2017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年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制约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障碍就是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为使智能制造大规模普及,必须从国家层面构建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
聚焦标准化
工信部日前发布2017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三大标准化提升工程,持续提升消费品质量标准水平,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网络强国建设步伐。
在智能制造标准化方面,要点提出实施智能制造标准化提升工程。以服务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构建为目标,深入分析产业发展中的标准化需求,加强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修订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动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纳入两化融合中。紧密围绕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凝聚产学研用各方、产业生态系统各环节共同开展基础通用、关键核心技术标准制定,构建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
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方面,要点提出,将在总结军民通用标准试点经验基础上,继续推进军民通用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提升信息通信业技术、服务及安全保障标准水平,同步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发布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加快新型网络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完善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
构建统一标准
智能制造领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智能制造也是重点领域。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潜力巨大,《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在1万亿元左右,2020年则有望超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0%。
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使工业标准规范不一致的问题更加凸显。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教授董景辰表示,由于我国缺乏智能制造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跨平台、跨系统集成应用时,需要先解决许多复杂的标准问题,有些甚至要推倒重来。例如,物联网应用标准的缺失导致设备不能兼容,甚至同一企业内部不同的信息系统也可能因标准不统一而无法集成。在2016年举行的物联网+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上,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联合发布的《物联网标准化白皮书》就指出,全球物联网将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但物联网行业标准缺失导致物联网面临竖井式应用、重复建设等问题,物联网应用呈现小、杂、散的特征。因此,物联网标准化需求十分迫切,其中缺失比较多的是行业应用标准。
从国际竞争力角度来讲,标准也是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领域工业大国和商业巨头的必争之地。我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是目前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制造业国际标准数量并不多,国际上对中国标准的认可度也不高,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也是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升中国在全球制造领域话语权,保障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协同推进
智能制造是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标准化优先。但是建立智能制造的统一标准,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
政府必须发挥好顶层设计的作用。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将指导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
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还需协同推进,要充分做好众多部门、委员会、行业协会的协调工作,使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智能制造统一标准的制定。
企业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主体,也是实施标准化活动的主体。国家也应制定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化的激励政策,积极为企业参与标准化创造条件。
此外,还要不断深化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深化国际和区域标准化合作与交流,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上,需要各国共同推进5G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型产业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红利。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