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高附加值船型成为发展重点
发布时间:2019-05-31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从昔日的“有海无防”到如今跻身世界前列的海上力量,从曾经的“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中国船舶工业的70年发展,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领跑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折射出中国装备制造业70年的发展历程。
近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资产部副主任兼中船重工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嘉华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详解中国船舶工业70年发展历程。中国船舶工业用30年时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又用20余年时间,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2000年以后,中国船舶工业突飞猛进,中国商船船队数量牢牢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并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中国船舶行业发展历程分析:稳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李嘉华介绍,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到1960年,通过打捞沉船、修造民船,并借助前苏联的技术援助,奠定了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初步基础。
第二个时期,从1961年到1978年,这是中国船舶工业曲折前进的18年。在被技术封锁的背景下,克服暂时困难从无到有,自力更生,基本建立了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
第三个时期,从1979年到1999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船舶工业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南北船的前身中国船舶总公司为代表,大量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造船技术。
第四个时期,2000年以后,中国三大主流船型的制造水平均走到了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70年,可谓道路曲折,困难重重,但成果斐然。“从民船方面看,建国初期,我国造船工业处于末端,只会建造简单的铁甲船。70年后,中国的商船船队数量牢牢稳居世界第一位置。民船建造能力方面,从2005年以后,全球商船建造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在亚洲中国超越了韩国和日本。2005年以后,中国商船建造能力居全世界第一。”李嘉华说。
智慧海洋装备创造多个世界第一
船舶出口在我们造船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完工出口船达到了316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6%;承接出口船订单32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9%;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795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
而2018年,全国造船完工34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承接新船订单36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93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1.5%、87.4%和89.1%。新接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趋势明显,前10家企业新接订单量占全国总量的76.8%,比2017年提高3.4个百分点;骨干船舶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各有5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
2018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继续保持世界领先;以修正总吨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6.3%、35.4%和35.8%,其中新接订单居第二位,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均位居第一。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全国前10家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69.8%,比2017年提高11.5个百分点;新接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新接订单量占全国76.8%,比2017年提高3.4个百分点。
2018年1-12月全国出口船完工量统计情况
2018年1-12月全国新承接出口船订单量统计情况
除了传统的船舶建造,中国在深远海开发装备、海洋科考装备等智慧海洋装备上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中船重工自主设计建造的蛟龙号,下潜深度达7062米,是世界潜深最大的载人深潜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项目,我国自主设计建造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下水以及世界最先进的钻井平台A5000交付等,标志着我国高端深海装备制造能力达到新高度。
中国船舶行业诸多难题待解
中国船舶工业70年发展成就辉煌。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十年来船舶工业进入“寒冬”,发展异常艰辛,中国船舶工业仍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断崖式下跌。金融危机之前,BDI冲到了近12000点的历史高位,但在金融危机后不断回落,2016年2月11日更是跌到了290点历史低位。随后,该指数缓慢反弹,在1000点上下震荡。
十年中,去产能、兼并重组、破产转型成为中国造船行业的主旋律。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近两年造船业逐渐走出低谷。
李嘉华认为,目前船舶工业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不过仍处于大周期底部,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存在。近年来,船舶工业有几大显著变化。一是全世界范围内,造船企业的兼并重组成为趋势。很多企业选择通过并购重组,抱团取暖的方式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进而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今年1月,韩国造船巨头韩国现代重工启动对大宇造船海洋的收购程序;二是近十年中国军船市场大发展,弥补了民船市场的缺口,二者形成了有益的补充;三是船舶向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四是全球船舶建造速度突飞猛进,船舶建造周期大为缩减。以前建造一条船2-3年,现在不到一年船舶就可以下水。建造技术提升对船厂集约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此外,“在建造顶级豪华邮轮、LNG等高附加值船舶方面,国内的建造实力和流程工艺还不够成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李嘉华说。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船舶企业除在散货船和支线集装箱船市场上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外,在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大型原油船领域和已经取得技术突破的大型集装箱船领域斩获较少,在大型LNG船领域订单更是悉数旁落。骨干船舶企业在高附加值船型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品牌质量等方面的竞争力仍需持续提升,以适应未来市场需求变化。
为此,中船重工将豪华邮轮、LNG船等高附加值船作为发展重点,通过引进技术、团队等方式快速提升建造能力,补强中国船舶工业短板,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强国。
2019年中国船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预测,2019年,全球新造船市场面临的环境依旧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船队增速持续低于海运贸易增速,全球航运市场进入缓慢复苏状态。这为新造船市场走出低谷创造了条件;叠加国际环保新规即将进入密集生效期,部分老旧船舶大概率因经济性较差被迫提前拆解,有望给造船企业带来订单。初步预计,2019年我国造船完工量约35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约3000万载重吨,年底手持订单约8500万载重吨。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