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制造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9-09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特别是在2019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八点意见中,第一点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大力推进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发展,形成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制造业基础雄厚。如何加快推进并使其向更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聚焦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和功率芯片“三智一芯”,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湖南制造强省行动计划和长沙市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20条举措”落地见效。
加快实施新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集群升级。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工厂、研发智能产品、升级智能服务,打造三一集团、山河智能等“5G+工业互联网”等一批示范工厂,抢占制高点,努力建设并加快形成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瞄准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发展方向,推动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深度变革,建设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新能源汽车为发展重点的汽车产业集聚区,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推进产业链条升级。加快工程机械、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四条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加大工程机械核心技术研发机构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引进力度,全力保障道依茨发动机项目早日投产,引导县区产业链条差异化互补发展。充分发挥研究机构作用,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推动关键零部件本地化、产品智能化、后市场服务多样化。争取引进重大项目,加强科技研发,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积极推进蓝思科技黄花生产基地、比亚迪IGBT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产业,并协同推进制造、封装测试、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打造集成电路细分领域“芯”高地。推进企业生产升级。积极引导现有企业采用自动化、柔性生产、现代工业软件、AI、大数据等技术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让传统企业焕发新的生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快实施129个工业技改重点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第三批、第四批智能化工业技改项目,着力提升县区企业的整体制造水平和质量。
积极研用新技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新基建”发展机遇,加快实施《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指南》,围绕5G+人工智能、5G+VR/AR和5G+智能产品三个重点方向,积极推进基于5G的设备智能控制与参数优化、5G+机器视觉质量检测等10大应用场景落地。大力推进5G宏基站和微基站建设,尽快实现园区5G网络全覆盖。加快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数据云平台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建设“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和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和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推进“企业上云”,助推企业加快“两化”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大力推进三一集团、铁建重工、蓝思科技等企业实施“三位一体”(5G+AI+区块链)试点,积极培育本地新兴技术服务商,加快打造70个以上切实可用的“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为全省“5G+工业互联网”发展积极探索经验。加快生产形态变革发展。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融合发展,加大工厂生产线、工厂与供应链链接、生产企业和营销企业全链路打通、服务场景应用等方面的智能化改造力度,推广柔性化定制、云制造、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弹性供应链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为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更多创新力量。
着力打造新平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进重大研发平台。积极引入中国信通院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重大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加快打造长沙经开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力争早日建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测试验证实验室。加强政企协同,联合三一重工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着力打造长沙首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政校合作,在引进国际国内重点院校分校、国家级创新平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向上对接汇报,商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争取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湖南分联盟、国家制造系统集成商联盟湖南分联盟落户长沙县和长沙经开区。建立共性研发平台。加强政府、企业、研发机构三方合作,紧扣研发与转化两大核心功能,构建集人才、技术、数据、产品及行业应用场景于一体的产业生态,搭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对接平台”“撮合平台”,建设“先进制造业重点企业(项目)库”“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项目)库”。推动三一树根互联建设统一的全省产业互联网生态平台,开放共享三一集团等制造业龙头的千亿级制造资源。留足未来发展平台。抢抓“长株潭一体化”空间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拓展深化长沙东部“融株”步伐。在推进长沙县“一核三城”规划、“两轴四区”功能布局中,划定制造业用地控制线,统筹保障工业、科研用地。划定战略留白区,科学规划和布局产业,为高质量制造业发展留足空间,为智能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持。
(选自《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