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国人的钱做中国人的事 海航式并购
发布时间:2017-06-06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海航集团全球买买买的脚步已经停不下来了,如今的它也早已不是“海南岛上的一家航空公司”那么简单。
投资界获悉,就在几天之前,海航集团用刚成立仅一个月的子公司完成对DufryAG的收购,成为这家瑞士最大免税店零售商的最大股东;昨日又增持德意志银行股票至9.92%,一跃成为其最大股东。且此番增持不过是2个多月之前海航“小试牛刀”后的“续集”。
海外并购扩张的“野心”完全改变了海航的面貌。海航目前拥有约41万名员工,其中约70%在境外,去年的收入也有近一半来自海外业务。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海航运营总裁高建表示,“我们正在一刻不停地发展,每个海航员工都激情澎湃,迫不及待想要做一番事业。”
开年4个月投出超700亿人民币,买买买不断
“用外国人的钱做中国人的事儿,在海外进行投资,这是海航一直在做的。”海航的高管和银行业人士对参考消息表示,该集团之所以能持续投资海外市场,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海外资金的大量供应。
今年以来,全球买买买的海航在金融业的布局似乎火力全开。除了控股德意志银行,今年4月,海航集团对德国北方银行(HSHNordbank)也抛出了“橄榄枝”,针对竞购已提出首次报价。
今年1月,澳大利亚澳新银行宣布,已经以6.6亿纽币(约合人民币32.53亿元)的价格将旗下新西兰资产融资业务UDCFinance出售给海航集团;达沃斯经济论坛期间,海航集团还与安东尼·斯卡拉穆奇达成交易,收购后者创立的对冲基金天桥资本,但并未更多透露交易细节。
在海航的购物篮子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认为海航的野心止步于此,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银行金融业并不是海航收购的主战场。
在经过近一年的要约收购谈判后,今年4月,海航集团利用在新加坡新组建的实体,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迅通集团(CWTLtd)的新加坡物流公司,而CWT的资产净值就有6.17亿美元。最近的交易还包括以4.46亿美元收购英国耆卫保险公司(OldMutual)旗下美国资产管理业务25%的股份、6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子产品分销商IngramMicro,以及100亿美元收购CIT的飞机租赁业务等。
2016年至今,海航集团参与收购交易超20笔,尤其2017年以来,至少参与10笔收购交易(包括拟要约),前4个月累计投入超700亿人民币,除了金融外,涉及零售、物流、出行、IT、酒店等多个领域。
投资界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整理2016年至今海航的投资并购事件,如下表:
其中“100亿美元收购CIT的飞机租赁业务”堪称“天价”,也是海航资本旗下A股上市公司渤海金控(000415)最大一笔海外交易项目。这笔交易完成后,渤海金控旗下Avolon将成为世界第三大飞机租赁商,总价值达430亿美元。
据了解,Avolon将通过自有现金、85亿美元的债务,以及母公司渤海金控的30亿美元新股为这笔收购提供资金。目前海航集团正在为这笔天价收购案筹备交割。
与此同时,海航在香港变身为“地王”。2016年11月初,海航以88.37亿港元投得一块位于香港九龙启德的非工业用途用地;12月19日,以54.12亿港元的总价,击退20家财团,投得一块位于香港九龙启德的住宅用地。两次均创下香港九龙区地价新高。
在国际酒店市场上,海航集团也一直在持续布局:2013-2014年间,海航陆续收购了西班牙NH酒店集团股份;2015年,收购了美国红狮酒店集团15%股份;2016年4月,全资收购卡尔森酒店集团,同时还包括瑞德酒店集团51.3%的股权;此外,海航还参股了南非TsogoSun酒店集团等,运营和投资近2000家酒店,超过30万间客房;2016年10月,从黑石的关联公司收购希尔顿约25%的股权,海航代替其成为希尔顿最大股东。
海航式融资并购
从无到有的海南航空,几乎从一诞生就被注入了金融的基因。而外界所知不多的是,融资—并购—融资模式正是海航集团在过去20多年疯狂成长的“秘密武器”。
1993年海航集团成立,当时资产规模仅为12.4亿元,收入规模1.17亿元;到了2012年,海航集团的总资产规模达到5000亿元,收入规模超过1073亿元。
即便如此庞大,数字依然在高速增长。到2015年,海航集团总资产规模超过6000亿人民币,年度总收入近1900亿,而到2016年总资产已达9000亿人民币,生意遍布航空、地产、旅游、酒店、物流、金融业等等。
海航集团在A股参股多家上市公司,据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不完全统计有:海南航空、西安民生、海航投资、渤海租赁、易食股份、海航基础、天海投资、海航创新、凯撒旅游、海越股份。通过海航集团、海航商业控股、海航资本集团、海航旅游集团、海航基础控股集团、海航物流集团等平台,实现对这些上市公司的持股。
港股方面也没落下。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初,海航密集拿下了5个港股壳:三和珠宝(00442.HK)、东北电气(00042.HK)、嘉耀控股(01626.HK)、龙杰智能卡(02086.HK)、中国顺客隆(00974.HK)。再加上海航实业(0521.HK)、香港国际建投(0687.HK)、航基股份(0357.HK),海航在港股的队伍不断扩大。
新三板上更是一串长名单:海航期货、海航冷链、联讯证券、易建科技、皖江金租、天津华宇、新生飞翔、至精船管、首航直升、喜乐航、一卡通、华之旅、思福租赁(待挂牌)、渤海保理(待审核)、海航酒店(待审核)……
融资、重组、并购、再融资,海航集团借助一系列金融杠杆运作壮大,再由资产本身的叠加助推资本运作,如此滚雪球式发展模式从未改变,并且愈演愈烈。海航资本更是横跨证券、期货、担保、信托、银行、投行、基金等诸多领域,产业和地域版图不断扩张。
如此大手笔且适时的投资并购一个接一个,前海航总经济师文小芒早些时候撰写的《海南航空公司财务管理框架》一文中称,海航在1993年依靠1000万元起家开始,就一直在施行融资、并购、再融资的扩张模式。比如向索罗斯发行1亿外资股;与美国大通银行合作在美国发行1.44亿美元企业债券等。海航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国际化”,其融资渠道早就全球化了。
在海航发展过程中,与其合作过的金融机构数量接近200家。在众多融资渠道中,占比最高的仍是银行贷款部分(约60%以上)。财务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海航共获得多家银行的综合授信额度高达5398亿元。其中,已使用2986亿元,尚未使用2412亿元。截至今年4月,海航获得的银行额度已超过6000亿元。
除了银行,上市公司平台也是海航集团用来融资并购的重要阵地。利用质押旗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放大杠杆、获得充足的现金流是海航系公司典型的运作模式。
2011年,借壳ST汇通上市的天津渤海租赁就在上市后充当了海航集团融资的“急先锋”和“买单王”。彼时海航资本共持有渤海租赁总股本的44.90%,仅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的一年多时间里,海航资本就质押所持有渤海租赁股总股本的40.8%。业内人士认为海航集团的飞速发展就是通过大比例质押而获得融资,高负债、高增长是海航高速扩张的经营特点。
常在河边走,怕的是湿鞋。虽不能将海航拿来与乐视对比,但相同的是,“资金”问题永远是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手笔收购资金到底从何而来?海航集团纽约资本公司总投资官杨光在接受《华尔街时报》采访时说:“对于最近的几笔交易,我们全部通过境外现金流融资,不必转换成人民币,公司也无需将人民币转移到境外,也会在海外建立公司促进资金流动。”看来,海航集团之所以能够持续投资海外市场,自信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海外资金的大量供应。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2013年至2015年,海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8.57%、77.33%,75.46%,处于长期高负债运行状态。对此,海航资本方称,海航集团负债率连续7年下降,2016年已降至59.5%的低点,财务风险安全且可控。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下还能保持疯狂扩张,但愿其风险“尽在掌握之中”。
海航教父陈峰
近年来关于海航的新闻只有两种:一是收购;二是准备收购。
1000万起家到如今总资产逾6000亿元;从单一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到跨国集团;从1993年两架借款买来的波音737飞机到如今超1250架飞机;从1995年获得乔治·索罗斯2500万美元的投资......海航集团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在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海航集团以295.6亿美元收入位列第353位。
这其中关键性的人物,就是创始人陈峰。航空界内他素有“八爪鱼”之称,他控制的海航旗下实际运营的企业超过550家。很多人谈到陈峰,都感慨:“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1000万元起步金,用陈峰的话说“那点钱买不起一个飞机翅膀”。从诞生开始,海航就没离开过“融资”。整个海航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融资和资本运作史。
陈峰最厉害的要属其“讲故事”融资能力。海航建立之初陈峰寻找担保银行,开口便算收益:“飞机从海南到北京一张票1000块,可以装150人,来回就是30万。一天飞北京,再飞广州,去掉成本一天就挣45万。”
银行动心了。双方商定使用固定利率结算贷款,仅此一项银行就净赚100多万美元。当问及担保对象时,陈峰表示,“还不起钱,飞机抵债”。产权登记时,银行将本属于自己的飞机划在了海航的账上。等于“不仅借钱,还把飞机先交了”,如小说电影中的桥段,陈峰轻松地说来了两架飞机。
1991年国家体改委把海南作为首批股份制试点省份,而以海航集团陈峰为主的创业者们主动向海南省政府提出股份制改造申请,并获得批准。1992年10月,海航成为国内第一家规范化的股份制航空运输企业,并成功募集2.5亿元。从根本上改变了海航的运作机制和管理制度,为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9年,海南航空A股上市,发行1.64万股融资9.43亿,海航开始扩张之途。2000年1月在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海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始结构重组。2000年至2001年海航先后并购重组长安航空,新华航空与山西航空。2016年,海航首次对旗下的业务集群进行板块合并,将旗下的海航航空、海航旅游等业务进行了整合,成立了海航旅业集团。
另一位关键“二号人物”王健,传言为海航资本运作实际操盘手。他也在中国民航局工作,后跟陈峰一起离职创办海航。此前投资了优步,去年还带团3.36亿美元投资了Uber当年的孵化器RocketSpace。
在为数不多的媒体报道中,王健曾给员工讲过一堂“死去吧”课。内容很简单:管我要钱的时候我就让你们“死去吧”。“不要天天老盯着财务公司那点钱,要看到外面广阔的天地,纽约有上万亿美元,伦敦交易所、香港交易所有那么多钱。给你们发工资,你们永远成不了百万富翁,你们要去拿投资人的钱。”王健的经营理念,对海航的影响极其深远。
资本的魔杖有着神奇的力量,而并购是最简单直接迅速切入市场、打造全产业链的选择。陈峰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曾时表示,还要做更多交易。如果能得到一个机会,通过并购获得有益于海航核心业务的全球优质资产,当然必须并购,否则错失良机。
海航的发展,尤其是对资本市场时机的把握十分精准。从地方航空运输,到资本、旅游、物流、科技等领域,业务版图从单一发展到全球布局。看似不太有章法的投资并购,背后都可调动海航丰富的资源,形成强互补继而持续壮大的循环,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等。
只有不断的交易才能产生溢价、增值。海航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也是为了优化实业,再通过资本市场提升价值。通过繁冗精妙的关联交易,在体系内进行资金腾挪与盈余管理,实现最优化、最高杠杆的资本运作格局。产融结合下,资本运作和实业扩张兼备。
不管怎么说,海航的买买买还在继续。
作者:任倩王珑娟
来源:投资界P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