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商业航天,有为还要有序

发布时间:2018-08-08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暑期,北京水立方北门前摆放的一个火箭模型引来孩子们围观。火箭模型上面的标识并不是我们熟知的长征系列,而是很多人未曾听过的“朱雀二号”。
这个模型来自一家名为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蓝箭航天)的民营企业,为了给自己的产品发布会造势,他们将未来准备推出的火箭模型摆放了出来。发布会现场,航天领域的专家以及民间航天爱好者被这样一个概念所吸引:商业航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研制、发射火箭是国家行为,然而伴随着军民融合发展,近年来悄然出现了一批类似蓝箭航天这样的商业航天先驱企业,它们在不断探索中推动着商业航天的技术进步,并取得一定成效。
据新华社披露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涉足商业航天领域的民企超过60家,数千亿元级的产业已临近“风口”,将与“国家队”形成差异化竞争,成为航天领域的有力补充。但在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发射资源紧张、产业链衔接困难等问题也亟待破解。
市场前景吸引探路者前行
在北京亦庄,正悄然聚集起一批创新企业,从事着令人望而生叹的高精尖领域——火箭研制。而蓝箭航天只是其中一家。
于2015年才正式启动的中国商业航天,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经过几年的摸索,今年商业航天领域开始逐步亮出成绩单:2月,我国私人卫星“风马牛一号”进入太空;4月5日,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S”商用火箭完成发射首秀;4月2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商业卫星“珠海一号”0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敏感的资本市场,也已捕捉到了这一领域的前景。“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是发展民营火箭最好的时代。”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同样认为,我国商业航天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经过60多年的积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已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作为后盾。此外,还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政策基础。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航天活动。
站在风口有诸多难题待破
商业航天风口渐近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有诸多需要攻克的难关。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李国平表示,商业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要实现“掘金”太空的目标,面临着技术授权难、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发射资源紧张、产业链衔接困难等亟待破解的难题。
首先是民营航天企业难以获取“国家队”的技术授权应用。据悉,美国民营航天企业SpaceX可从美国航天局低价获取成熟技术。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说,SpaceX近期已宣布将尝试回收难度更高的第二级火箭,而当前中国民营火箭企业难以获取“国家队”的技术授权应用,尚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卫星发射能力。
其次,商业航天领域缺乏相关政策法规。据悉,商业火箭涉及火箭研制、发射实施、地面监控、残骸回收和陨落保障等诸多环节,如何确保发射轨道安全、谁来做安全性评估、谁来监测飞行距离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规范。
第三,现有发射场难以满足商业航天发射需求。多名企业负责人建议,建设一批沿海发射场,形成沿海与内陆相结合、军用与民用相结合、高纬度与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集常态发射、快速响应发射于一体的新型发射场体系格局。
还有,民企产业链衔接尚存难题。据了解,商业航天是系统性工程,火箭的商业化、卫星的商业化、运管的商业化等都需要同步演进,但当前不同领域的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存在障碍,有待国家出台政策,实现各相关领域的统筹协调发展。
急功近利心态需要警惕
“针对商业航天的发展,国家层面的态度就是鼓励、有序。”李国平说,政府层面已经采取必要措施推进商业航天工作,如将会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开展国家航天空间基础设施运营。对于将来能够以商业方式开展工作的,政府会放开,从商业公司采购服务。
但是,相较于电子商务、大数据等热点赛道,商业航天赛道目前的热度要低很多。基于产业特性,商业航天往往首轮就需要数千万元融资,且回报周期非常长。这是一些喜欢赚快钱的投资人难以忍受的。
一位小型运载火箭项目的CEO向记者提到,国内某大型基金公司的合伙人曾跟他说,不管用什么方法,谁先把火箭发射出去我投谁。“这样的思维,对商业航天来说是种灾难。”他说。
田玉龙认为,航天事业要走得更远、飞得更高、落得更实,就要打通高科技与经济社会的通道,相互支撑。“从国外商业航天发生的一连串事故来看,一味追求‘低成本’的商业航天之路面临着诸多挑战。”田玉龙表示,商业航天有很多不确定性,民营航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以确保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为前提,关注商业利益和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尊重航天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商业利益和技术风险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同时,良好的法治环境是航天发展的根本保障。田玉龙介绍,自2014年以来,《航天法》正式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目前已成立了由20多个部门组成的《航天法》草案编制领导小组,在《航天法》草案中,已将引导和鼓励商业航天发展的相关内容纳入主要章节。
摆放了一天,“朱雀二号”模型就被从水立方搬走了,但参会的航天专家们认为,商业航天的位置,将永远都在。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