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薪招不到项目总监,中国AI人才短缺
发布时间:2017-10-25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2017年的政府报告中,“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年中时,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是中国首个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刚刚公布的十九大报告中也特意强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政府的不断加码助推下下,2017年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全面开花。
人工智能领域的高速发展,带动整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激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AAAI(国际人工智能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Toby Walsh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当下技术不是AI发展瓶颈,人才才是。
站在风口之上
还有半年多时间,汤珏(化名)就要从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交大)硕士毕业了。他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的方向是NLP(自然语言处理)。NLP作为当下AI的主流方向之一,两年前跟随导师选择这一方向研究的汤珏,并未意识到当时的自己站在风口之上。
两年前的2015年,彭博社撰文称,2015年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标志性的一年。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强大和神经网络研究成本降低,正在让人工智能走入更多领域。但该领域的主导者为谷歌、Facebook、微软、亚马逊以及DeepMind、Magic Leap等垂直企业。中国的BAT相对较为低调沉默,一批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初创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主要研究视觉识别的商汤科技于2014年年末成立。当年,香港中文大学汤晓鸥教授领导的计算机视觉研究组发表的论文引起IDG投资人的注意,在投资人的牵引下,商汤科技成立,并获得了IDG的独家投资。2015年下半年,商汤科技迎来了转折点,在剩下只有6个月现金流的状态下,是维持运营,还是继续招揽人才,对CEO徐立来说,都是一条艰难的选择之路。
徐立选择押宝人才。他当时的判断是,技术的周期分增长期和平稳期,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属于增长期,这周期人才最稀缺,AI打的就是人才仗,拼的核心还是最顶尖的懂算法的人才。
“所以即使是在融资并不是特别充分的情况下,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笼络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视觉方面的人才,包括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来进行前期的投入,搭建基础的架构,利用这些资源、场景来吸引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人才。”
在人才紧缺的大背景下,徐立押宝押对了。得益于早期的人才布局,商汤科技的深度学习研究团队拥有18名教授、120余名来自世界名校的博士生,研发团队在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国际顶尖学术杂志和会议上累计发表400多篇论文以及拥有350余件专利。2017年7月,商汤科技宣布完成4.1亿美元B轮融资,创下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单轮融资最高纪录,同时成为全球融资额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2014年到2017年,国内IT巨头相继布局AI领域,百度研究院四大实验室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深度学习实验室(IDL)、大数据实验室(BDL)与AR实验室相继成立。
虽然此前已有优图实验室、What Lab、微信北京研发中心、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腾讯在2016年还成立了AI lab,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为主要研究方向。
阿里核心AI基础技术的提供者iDST(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于2016年,更多地偏向消费级产品。
与此同时,垂直领域企业也百花齐放,出门问问、face++、脸云科技、商汤科技、图森、蓦然认知等企业纷纷成立。根据VC Saas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人工智能领域发生的投融资事件高达215起,他们判断这一数字高峰仍未到来。
跳槽一次,工资翻番
行业的热潮带动人才的需求。
根据拉勾向《IT时报》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拉勾平台上AI职位发布数量同比2016年全年增加25.8%,同比2015年增加2.7倍。从供需方面来看,2016年,AI领域,岗位与求职者数量的比例为0.39,2017年岗位与求职者数量的比例为0.77。拉勾分析称,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的增长远不及行业的招聘需求增长。
于是,顶尖人才的跳槽几乎成为业界常态,越是龙头企业越是常见。业内人士表示,有段时间微软与亚马逊几乎是1:1的状态在互挖墙脚,中国的企业更喜欢挖国外巨头的墙脚,不少企业将实验室设立在美国的一大缘由就是为了方便收揽人才。
因为人才紧缺,顶级成熟的人才平均跳槽一次,工资翻番甚至更多,这使得国内人工智能行业挖墙脚跳槽早已司空见惯。专注于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的北京爱数智慧科技CEO张晴晴表示,她认识的一位友人已经集齐了BAT的offer。汤珏在腾讯实习期间的带队领导就是腾讯从微软重金挖过来的,来到腾讯后,他的定岗为最高级T4。
对于张晴晴这样的企业管理者来说,为了留住人才,除了高薪外,还会通过期权股权来激励,但这也避免不了被挖墙脚的风险。一些初创企业给出的薪资水准比BAT还要高出许多,她的一名员工就被两倍的工资挖走。
拉勾向《IT时报》记者出具了一份数据,5-10年工作经验的从事人工智能工作薪资达到3.05万/月,一般的开发岗位在2.3 万/月;10年以上人工智能从业者的薪资平均达4万元/月,一般的开发岗只有3万/月。人工智能从业者的薪资几乎处于行业顶尖水准。
百万薪资招不到骨干人才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更为艰难的是即便开出高薪资,却招不到人。
“我了解到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方向的人才特别紧缺,已经B轮、C轮的创业公司,常常花百万招不到一名团队负责人。”
张晴晴口中百万薪资对应的条件是,一流大学博士毕业,技术骨干级别5年以上工作经验。
一位业内人士口中的真实故事是,一家初创公司因找不到合适的团队负责人,手握几百万的天使轮无处花钱,最后拖了几层关系寻觅一名技术顾问,这才把项目启动起来。
“巨头们招人往往多渠道多模式同时利用,尽量扩大渠道和覆盖面,全方位搜罗人才,初创公司一般则需要创始人出马,用足身边的资源。”
拉勾分析,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通过人脉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库。
商汤就是走这条路径的典范。2014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视觉研究和开发方向教授汤晓鸥成立商汤科技后,他实验室的许多博士生加入商汤,成为最早的创始团队成员,徐立就是其中一员,现任联合创始人、负责工程与产品的副总裁杨帆是汤晓鸥教授的同事之一。
“我们通过学术联系把自己的师兄弟、学生都聚拢过来,通过学术关系,把微软、MIT、斯坦福的顶级学者,成为商汤实验室的学术研究导师,给这些导师配备很好的基础设施和架构,包括硬件资源的投入、数据标注的投入以及硬件平台能力的投入,以这批导师作为吸引人才的核心动力。”
应届生2万元起跳
即使汤珏拥有着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学历、人工智能对口的专业、微软腾讯的实习经历,敲开面试官门的那一刻,汤珏的内心依旧是胆怯的。不仅因为本博连读的应届生更为吃香,研究生才换专业的他优势不明显,即使是漂亮的实习经历也加分不多,技术型面试官更注重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
即使如此缺人,初创企业对于应届生要求仍旧是苛刻的。“我们员工大部分都是通过社招进来的,行业发展这么快,我们要以更快的速度往前跑,没有太多时间窗口培养应届生。”张晴晴表示,校招的名额虽然也有,但总体量偏少,主要还要看他们的导师研究方向以及在这一领域是否形成了深度的认知。
初创企业挑剔着应届生,应届生也挑剔着选企业。腾讯、百度、滴滴、美团、第四范式等等,从行业巨头到创业公司,基本上沪上知名互联网公司,汤珏都面试过。他期望年薪在20万—25万元之间。25万元的标准,是他参考BAT历年的白菜价得出的,因为看中平台与个人企业的发展前景,即使一些初创企业开出的年薪30万元,汤珏也不做考虑。
也就是说,招人的张晴晴与找工作的汤珏需求并不匹配,究其根由,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教育人才培养的速度与行业发展速度不匹配导致的。张晴晴看中的是每年只有两位数产出的中科院、清华等国内一流的院校培养出来的骨干人才。
拉勾分析,当下AI领域人才招聘现状是分层的,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顶尖AI人才,几乎被巨头包揽,而初创公司的人才招聘多以社招和定向培养为主。尤其是定向培养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受益于早期的人才圈定带来的巨大收益,商汤开始将人才的触手伸到高校,与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建立了深度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成立研究团队。“因为商汤建立了系统性的产学研体系,这样可以保证稳定的人才队伍。”商汤回应道。
汤珏还在应聘的道路上徘徊,虽然面试的这段时间有些受挫,但至少他心中有个信念是坚定的,那就是“AI应该是下一个风口,我要把握住。”
来源: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