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华能集团的“水证据链”攻略

发布时间:2017-11-22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华能集团的一位环保专家告诉“中国排污许可”,作为一家以“服务国家,造福社会”为己任的央企,华能内部执行的对自己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总是要严于国家或者企业所在地方当下统一的要求。不仅引领着行业发展的前沿,也奋进在改革的最前线。
比如说,“十二五”期间,华能投入了267亿元环保改造资金,火电机组的大气污染物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对于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控制,烟尘的“超低排放”限值是10毫克/立方米,但是华能内部的控制要求是5毫克/立方米。
2017年3月,华能也收获了全国第一张新版排污许可证,率先开启了“一证式”管理的新时代。
对于“烟囱”的控制,华能已是信心满满。不仅是在排放上,满足许可证规定的达标底线没有难度;在环境管理上,就操作规范、监控力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而言,也已经是行业翘楚。
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监督考核十分严格:不管是涉及到原料、发电、巡检等生产环节的监控,还是涉及到大气污染物治理和排放相关参数的监控,都已经实现了高度的信息化,任何一家华能电厂的生产设施异常导致排放出现超标,北京总部的系统上就会自动弹出提示,当天发生当天通报,并且立即要求做出解释。在这种基础上做到按证运行,满足台账管理、自行监测、执行报告的要求也是比较容易的事。
排污许可证“击中”行业短板
可是,排污许可证对水的管理要求,却直接“击中”了这个行业长久以来的薄弱环节。火电行业是用水大户,也产生多种类型的废水,其中脱硫废水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处理回用也存在的难点,但行业却并没有水的排放标准,政府在对水的监管上也没有对烟气排放的重视程度高,留下了一些欠账。
而排污许可证不单是要对整厂的排放提要求,更是要将排放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排口(包括车间排口)。不仅要严管废水中不同污染因子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还要管住这些不同污染物的产生、治理环节,需要企业依靠监测、台账构筑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来说清自己的排放情况,证明自己能够做到排污许可证的要求,并且定期向环保部门提交执行报告。要做到这一点,以往的控制系统设计也还普遍存在明显的缺漏。
华能集团很快做出了统一部署,让企业进行自查。根据情况,提出完善和改造的计划,并提前规划了资金,开始推进技改的前期工作。
“为了有效应对环保形势,弥补历史欠账,消除超标排放风险,严格遵守排污许可证所规定的排污条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使电厂水系统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多家电厂都主动提出了需要开展节水与污水治理改造可行性的研究。
2017年9月,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向旗下六十多家电厂发出通知,对前期工作提出要求:
首先,完善计量化验,水量水质全有数
华能要求,作为技改立项的条件,企业需要完善现有全厂水系统的计量仪表,实现主要水量的在线监测。所有计量仪表应接入控制系统,并同步到SIS系统,通过对仪表的定期维护校验来保障数据质量。梳理现有计量仪表的配备情况,未安装的应提出补充完善计划,列入前期费用预算,在前期工作期间予以落实。

【按证排污 自证守法】华能集团的“水证据链”攻略

这样一来,电厂所有涉及到水的管线,进多少水,出多少水,实时的流量和长期的总量全部都有了确切的数。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全厂水系统主要水质的监测,不仅要按许可证的要求监测排放口的水质和脱硫废水水质,还要监测各类水在排出厂界之前的水质情况,包括:全厂水源、循环水补充水、循环水、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等等。要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监测分析,结果要及时录入运行管理系统。监测手段以采样化验为主,可根据环保风险等具体情况,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手段。
第二,实现在线监视,开启动态水平衡
计量和检测都有了之后,获得的数据需要信息化的集成来服务于管理。因此,华能要求企业完善DCS系统和SIS系统对全厂水系统主要水量的监控,水源地、循环水(除了不产生水耗的直流式循环水)、化学制水、工业水、生活水、消防水、燃料用水、脱硫废水、化学废水、含煤废水、雨水等辅网均应纳入。
然后,SIS系统要与运行管理平台互联互通,使全厂水系统的在线数据与离线数据紧密结合,记录、采集周期和存储方式要满足于运行分析和技术监督的需要。公司还会规范水系统SIS画面的格式。
第三,开展全厂水平衡测试
电厂还要开展全厂水平衡测试,有效反映当前水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为锁定改造方向,选定改造方案,尤其是为分级治理奠定基础。
最后,编制可研报告,充分论证,完成审查
以上内容全部作为节水与废水治理类技改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需在前期工作期间完成。
根据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估算,只是前期的装仪表,改DCS组态,对SIS管理集系统进行扩容和完善三项任务,全公司就大约要投入一个多亿(每个厂大约几百万,根据各自的现状水平会有较大差别)。但这并不是没有回报的投入。首先,这为后续的管理和改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把每个环节的问题都发现并梳理清楚了,在前端都做好了分级改造和治理,就不会让更多的污染物和更多的问题随着废水流到最末端来解决。末端治理的成本更高,而且效果更差。华能也会藉着这一契机,开展水的分级治理试点研究。
亮点和意义
首先,技改将节水与治污放在一起,是下定了“一管到底”的决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水量水质不可分,污染物是“分子”,水量是“分母”,共同决定了水的质量,更是构建水的环境管理台账不可或缺的要素。
结合着水量的变化,各类用水在每个环节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和治理效果就都一目了然。一位电厂管理人员说:
“许可证现阶段的要求还只是法律底线的达标排放、限定总量排放,要完全实现水污染防治的全过程管控还需要从法规制度上进一步深化改革。但是许可证的管理理念是向企业提出了自证守法的要求,企业自身是可以基于许可证的管理思路对自己提出更高、更细化、更专业的要求,来补充完善这条证据链,因为这样我自己才能说得清我水的情况究竟是怎样。”
当所有环节的水的变化都被严密监视了起来,从生产集到管理集都实现了信息化,水平衡就不再是环评报告上的一张理论图纸,也不是水平衡测试时一个时间点上的情形,而完全是一个动态的,随时自证的存在。
可以预期的是:当这样一整套技术改造升级完成之后,当距离北京几千公里之外的一家华能电厂发生了水管爆裂或者偷排,水处理设施和排放出现了异常,都会导致整条水环境管理的“证据链”失衡,导致北京总部的控制中心弹出提示信息,企业会更加自律,水的台账也会更加完善,电厂的水问题再也不会是一笔“糊涂账”。
实际上,在一些地方,发证机关在核发废水问题较为复杂的造纸、石化等行业排污许可证的时候,已经尝试着以协商的方式,将定期的水平衡测试作为环境管理要求写入排污许可证中。但是对于一些缺乏计量基础的,水管理较为粗放的企业来说,要完成这项任务并满足要求还存在一定难度,华能集团为自己企业设计的“补丁”不仅可期弥补长久以来电厂水环境管理的短板,也为其他企业和其他行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板。
来源:中国排污许可